王元涛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三中学 010050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初中物理计算可谓捉襟见肘,究其原因,基础差的基本计算公式掌握不牢固,基础好的虽然掌握了公式,但没有解题思路也无从下手,即便在掌握公式和有解题思路的情况下,也无法全部做对题目,解题过程书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无法得全分。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之中计算题的解答。
一、掌握基本计算公式是基础
遇到电学计算题,第一步分析属于并联还是串联电路,第二步确定具体应用哪个类型的公式,电学基本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示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见,电阻,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6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求:R2的阻值。
.png)
题目分析:根据电阻首首尾尾的连接方式,可以判定本题将会用到并联电路的相关计算公式。接下来明确本题要计算的物理量为电阻R2。
二、理清解题思路是关键
明确好要计算的物理量好,一般应用公式从最简单的试起,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即要想计算R2,应先计算U和I2,所以此题的计算思路进一步明确,第一步计算U,接着计算I2,最后计算。我们可以绘制如图2的解题思路图:
.png)
图 2
描绘解题思路的过程实际就是思考的过程,对于复杂题型,描绘解题思路图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假以时日,遇到难题犹如拨云见日,得心应手更不用说。
三、做到规矩书写是核心
按照中考的评分标准,笔者结合教学经历总结出物理计算题书写的一般步骤,一边读题一边列出已知量,罗列已知量时,要将物理量的物理单位换算成国际单位(特别注意,不同量级的物理量不得放在一起计算),同时要注意区分角标,同一个物理量,放在不同的用电器上,角标就要有所区分;同一个物理量,影响量发生变化时,再次出现时也要和第一次出现时加以区分。书写解题一定要严格体现公式、过程、结果三要素,避免因多写或漏写解题过程而出现丢分的现象。出现多余的过程性展示内容,比如约分、合并结果等内容可在草稿纸完成,不可在书写正式解题过程中体现,书写错误反而要扣分,这体现中考计算题解题的过程性评分。
示例1的正确书写过程如下:
已知:,I=0.6A,I1=0.2A
根据欧姆定律及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
U=I1R1=0.2A×20Ω=4V
I2=I-I1=0.6A-0.2A=0.4A
罗列已知量的好处在于书写计算过程中可快速寻找出需要的物理量,同时由于做了物理量角标的区分,可极大避免张冠李戴问题的出现,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分析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力学和电学计算题共占据总分值50分以上,所以计算题历年来是中考复习的重点,基础公式的掌握是做好力学和电学计算的基础,所以在一轮复习中,要对重点公式进行梳理,明确物理量对应的物理单位,以及由基本公式变形和推导出的公式,笔者在一轮复习教学中,将中考中涉及的物理量及物理单位做成小卡片,每节课前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抽小卡片,对于抽出的小卡片能说出是物理量还是物理单位,如果是物理量涉及的公式有哪些,变形式有哪些,有没有推导式;如果是物理单位,是哪个物理量的物理单位,有没有其他解释;学生对此也是乐此不疲。理清解题思路是解题的突破点,计算题无从下手的原因就是思路不清,在明确计算哪个物理量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基本公式抽丝剥茧绘制解题思路图就是突破点;有了解题思路,顺势参照中考评分标准,按部就班书写解题过程;书写完毕后检查是否体现了公式、过程、结果,物理量是否都加以区分,计算结果是否都符合一般生活常识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以上过程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加以巩固,方可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