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采油厂基建工程管理中心
摘要:由于缺乏对前期投资控制、投资决策的重视,缺乏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工程量清单质量不高,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失控率居高不下。通过对投资失控原因的分析,认为通过提前分析投资偏离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主动控制,如建立投资数据库、改进决策前工作、加强风险管理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投资控制效果,建立BIM模型并进行全过程审核。
关键词:投资控制;投资决策;审计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基础设施项目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人力、财力、物力消耗大等特点。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计划调控向市场导向转变。但一些部门、地方或企业会被市场趋势误导,在投资冲动下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总量失控,重复建设水平低,投资回报率低甚至为负。据统计,建筑业投资失控率居高不下,约有72%的项目超预算,70%的项目超工期,75%的无法竣工的项目至少超过了初始合同价格的50%[1]。基础设施投资控制的关键是有效开展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1前期控制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关键阶段
基础设施项目按时间可分为决策与设计、承包与采购、工程建设、运营与维护四个阶段。一般来说,投资控制的早期阶段是指决策设计和合同采购阶段。根据相关研究,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咨询、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采购等,项目各阶段投资控制对项目总投资的影响随着项目的进展逐渐减小。决策阶段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在90%以上,初步设计阶段的影响在75%~95%之间,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影响在5%~35%之间,发包阶段的影响在15%左右。在施工阶段,通过施工组织措施可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不超过10%[2-3]。因此,有效的早期控制是成功投资的基础和保证。
2前期投资控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部门对投资控制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对早期投资控制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有效的方法,投资控制的重点仍停留在建设阶段。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重于设计,在造价审核中,结算重于估算,在进度方案选择中,轻视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方案优化。我们要考虑建设和使用的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权衡地质勘探的经济合理性和先进技术、环境影响、施工方案、材料选择、工艺等。,在满足项目长期功能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工艺、施工方案,达到经济实用。通过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设计人员可以先脱离图纸工作,客观地审查设计方案是否偏离施工要求,是否考虑了施工现场情况,是否既有长远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补正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遗留问题,防止投资在建设过程中失控。承包采购阶段贯穿于整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程的勘察、设计、造价、监理、施工单位的选择、主要材料设备的采购等都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大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必须通过招标方式实施合同采购。通过建筑市场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竞争,选择最符合条件的商品、服务和工程供应商,合理确定工期,保证质量,控制成本。
工程预算编制是工程发包和采购阶段与工程投资关系最密切的工作。招标采购中的工程预算分为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两部分。一般认为,投标控制价是投标最高限价,可以有效地控制投资。但签订的施工合同大多是单价合同,根据分项工程量清单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造价。施工中因设计变更、工程内容增减等原因,工程竣工后,只能按审核确认的工程量按投标综合单价结算。因此,与招标控制价相比,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性和特殊情况的考虑对结算价的影响较大。
但在实际的招投标工作中,建设单位和造价咨询单位对工程量清单的重视程度较低,在审核中更注重定额选择是否准确、招标控制总价是否超限,只对计量偏高的项目进行核减,不愿意对缺项、缺项、少量的项目进行检查和添加。按照总量较少的工程量清单计算出的投标报价,部分项目的综合单价必然偏高,缺项成为施工单位虚高结算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工程量清单编制粗糙,也体现在对工程特点描述不准确,对特殊材料设备没有预先确定的暂估价或质量等级。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低档材料、设备以次充好,在编制投标报价清单项目时,可以故意减少定额,在结算时对清单提出异议,增加定额项目,提高工程结算价格。
3前期投资控制措施
在投资初期,随着项目的进展,根据各阶段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可行的措施,可以提高投资控制的效果。如果我们事先对投资偏差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控制,就可以预防和控制所有的投资偏差,彻底消除投资失控现场。近年来,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在前期投资控制方面,除了方案优化、定额设计、标准设计、价值工程等方法在工程建设中逐步推广应用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投资数据库、完善决策前工作、建立BIM模型、全过程审计等措施进行早期投资决策和控制。
项目绩效审计的方法是对项目实施阶段进行控制。在建设工程结算阶段,结算审计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结算价格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实践和论证,证明施工阶段全过程审计比结算审计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面更为真实可靠。但现阶段,我国对投资估算、预算和投资前期预算进行审计的项目很少。如果把审计工作推进到投资决策阶段,把投资审计全过程进行下去,应该是从源头上控制投资决策失误的极为有效的途径。
整个投资审计过程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合同授予和采购阶段。在发包和采购阶段,在工程量清单编制和审核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施工图纸内容的遗漏、歧义或错误、专业冲突、施工难点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冲突,而相应的变更应由建设单位会同勘察设计单位下发,避免因施工阶段的变更而造成成本突破。工程量清单的特点描述应准确、详细,以保证建设单位在编制投标报价时能正确选择定额。对于特殊的主要材料或设备,应进行暂估,并提出规格、等级要求,防止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最后,通过核定预算与设计预算的比较,验证了设计的投资控制效果。通过预算审计,可以防止工程量计算、材料计价、设计等方面的差错,有效防止预算签约合法化后结算维权难的问题。
结论
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涉及多个不同专业的动态系统工程。正确的投资决策,综合评价设计的适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签订合同采购阶段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合同,是项目前期投资控制的重点。在投资控制过程中,主动预控,全面排查投资风险,采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提高投资人员的专业素质,协调各专业部门,可以有效防止建设项目投资失控,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关培,王轶群,应宇垦.BIM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04).
[2]罗明.工程建设投资的前期与事先主动控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04):81-84.
[3]孝感市审计局.以绩效审计为目标以风险防范为重点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审计[J].审计月刊,2009,(02):18-19.
[4]苏宣根.基建工程前期工作与投资控制[J].煤矿现代化,1997,(01):43-45.
[5]方艳.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对投资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工程咨询,2011,(0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