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十一中学 844000
摘要: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当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因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德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以更加良好的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使得学生受益终身,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当中也能够受益颇多,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德育素质,来为他们的学习生涯和日常生活增光添彩。因为德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在当下社会的人才培养任务中尤为突出,初中德育教学活动更加不能忽视学生这方面内容的有效培育。
关键词:初中德育;学习习惯;教学养成;课程培养
一、引言
为了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好的面对学习和生活当中的复杂问题,在德育教育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十分有效的解决这些难题。而且,德育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在初中教学活动当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能够为学科知识的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精神和素质保障,而且,丰富的德育教学活动和学习习惯培育过程当中,也能够实现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有效锻炼,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初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德育活动的教学设计,采取有效的德育培养活动来实现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学生养成更多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德育教育习惯培养现状
(一)德育教育观念落后
德育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导致德育教学活动低效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教师自身所坚持的德育观念不符合现阶段的德育教学活动和任务要求,从而在这种观念之下指导组织的德育活动在效果方面的体现并不是十分理想,这种失效现状的出现是观念落后所导致的必然结果。[1]甚至有些教师在为学生展开德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拒绝更新与时俱进的德育观念来完成德育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这种情况为学生德育活动的实施所带来的损失是短期无法弥补的,在德育实践过程当中,必须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来祸害学生的德育效果。
(二)重理论轻实践
许多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活动过程当中所暴露的一个重点问题就在于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理论重于实践的德育教学理念会导致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在德育活动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的情况之下所得到的德育效果必然也是相当低效的,因为只有在德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当中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保证教学效果的真实有效。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其进行的活动当中只停留在概念分析的层面,而没有深入实践去检验这种德育模式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德育活动过于形式化
德育活动进行得形式化也是造成德育教学效果低效现状的一方面因素,因为对于部分教师来说,相比于其他文化类重点学科的知识教学,德育教育所带来的具体教学效果很难得以体现,从而很多学校一般会选择忽视德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或者选择将德育教育的活动渗透在文化课程的学习当中。
这种形式一方面剥夺了学生接受科学专业的德育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过于形式化的德育教育并不能将真实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过程当中。
三、德育教育学习习惯培养措施
(一)设置专门的德育校本课程
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德育校本课程来得以实现。因为在校本课程的帮助之下,首先,可以通过校本课程来固定学生的德育学习活动,结合课表当中固定的时间阶段,在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营造有效的氛围来实现德育学习习惯的培养。其次,这种固定的学习活动是以班级单位进行的,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形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德育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当中,可以起到互相监督和互相帮助的作用。最后,校本课程的优化设计也能够实现本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将德育教学活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入到校本课程的设置,能够提高本校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强化学校的教育竞争力。[2]因此,学校可以对校本课程与德育教学活动的结合设置进行尝试,在设计学生学习计划课程表的过程当中,加入一门特殊的德育教学校本课程,为这门课程配置专业的教师来带领学生展开有效的德育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门课程当中学习到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定期组织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
定期组织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新颖的一种学习形式,因为在实践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乐趣,所以,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德育教学的课堂当中,在这些活动进行的同时,可以实现这些学生德育学习习惯的有效培育。而且,在实践活动的学习氛围影响之下,特殊的情境教育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能够比在课堂当中所展开的学科知识教学更为有效。因此,这就启发学校的德育教育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实践活动的帮助,接下来完成效率更高的德育培育课堂。[3]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校园大扫除的劳动教育课,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而且,还可以在劳动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树立爱护校园的意识,从而帮助德育教学的实践活动达到更高水平的教育目标。
(三)结合家庭教育来实现对学生德育习惯的培养
家庭教育体现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在家庭日常生活当中完成对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塑造和锻炼,从而让学生在成长的环节当中不会错过一些重要的场合习惯锻炼。健康习惯的养成在学生成长阶段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就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设计环节重视帮助学生健康习惯的养成,比如健康的作息时间和健康的饮食习惯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的实施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可以通过家校联动的形式来实现对学生课后学习活动的监督,帮助学生在家进行学习活动的同时,也能够在高效的学习状态之下完成学业任务,从而以此实现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当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是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一个重大改变,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应对未来学习和生活当中的问题而做好充足的能力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春涛. 探究初中德育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 读书文摘:青年版, 2014(3):98-98.
[2]王志鹏. 探究初中德育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 新课程(中学版), 2017, 000(004):234.
[3]冯敏娟. 初中德育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探究[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1):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