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下)   作者:雷亚茹
[导读]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内容,“劳动教育”近年来在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

        雷亚茹
        拜城县第一中学  842300
        摘要: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内容,“劳动教育”近年来在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来讲为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践育人价值,将“劳动教育”内容合理化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现已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就“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渗透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此在有效拓展劳动教育教学途径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劳动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劳动教育边缘化、淡化教育问题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确保原有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工作规范化开展外,将劳动教育合理化渗透到其它学科中对于强化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价值以及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中阶段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思想政治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强化学生劳动能力的光荣使命,在教学中确保“劳动教育”与学科的合理化渗透,从某方面来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与此同时在促进学科协同发展以及推动教育事业良性发展中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是。
        一、借助课程教材内容,就教材中蕴含的劳动知识进行深入挖掘
        教材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不同于其它学科,思想政治课程中蕴含了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以及劳动教育内容,因此渗透“劳动教育”时为确保渗透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育工作者需立足高中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劳动知识以此在帮助学生系统化学习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强化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就目前来讲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以及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需打破传统课程教学的局限性,以“主题”为统领对课程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优化,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立足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况,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有效梳理内容知识脉络的前提下,带领他们对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由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生产,劳动与经营》单元授课时,在应试化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习惯性按部就班地采取说教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工作,在削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不能从宏观上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影响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生全面化发展也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在教学中教师需以“生产,劳动与经营关系”为主题,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将单元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行梳理,在深入挖掘《生产与经济制度》、《企业和劳动者》以及《投资的选择》课文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以及主题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此在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同时帮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并为其高阶思维的有效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合理化运用乡土教学资源,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在课程教学中,课堂作为劳动教育渗透工作的主阵地,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相对地若想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合理化运用乡土教学资源(区域景观的集中体现)和时政资源,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劳动技能的有效性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于文本教学资源,时政资源和乡土资源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说服力,在教学中确保资源的合理化应用,从某方面来讲可在拉近学生与课程抽象内容之间距离的同时强化政治课程的时代性和感染力,由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在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目前来讲在课外教学资源具体化应用过程中,为确保应用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育工作者需在立足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多渠道去搜集和整理素材,并找到素材和内容的契合点以及要兼顾思想政治课与劳动教育的双重属性,加强对劳动情感因素的深入挖掘,由此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创造良好条件。除此之外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此在劳动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教师还要开展一系列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清洁工作、开展志愿劳动等,在保证课程“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化发展。
        在《生活与消费》单元课程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强化他们的劳动素养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工作者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工具,播放劳动人员劳作的一些视频、图片,将从网上搜集到的素材嵌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由此在帮助学生了解“挣钱不易”的同时科学化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情感。目前来讲为进一步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还可根据学生实况,组织他们进行劳动体验,在劳动中不断强化自身劳动情感的同时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并未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三、结语
        总的来讲,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施的重要渠道,为改善当前劳动教育教学现状不乐观的问题,将其合理化渗透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是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林燕.情到深处自然行——《道德与法治》劳动主题教学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9,03(16):122-123.
        [2]苏维平.积淀文化 深化情感——主题教学之我见[J].教育革新,2017,03(12):144-147.
        [3]谭梅,杨叶.小学低段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01(15):125-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