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丹丹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小学 312030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状态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在未成年人中,出现抑郁、叛逆、偏执等倾向的越来越多,对不少学生来说,心理状态上已经亮起了红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学校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全面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管理者、陪伴者,更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探讨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心理健康教育也在小学课程中得到重视。正确地指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的是学生以后的良好发展。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引进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以及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会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的工作有效地进行融合与渗透运用,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小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自己的班级,班级氛围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学习氛围浓厚能感染整个班级的学生爱上学习,性格活泼的学生能帮助不爱说话的学生打开心扉,班级凝聚力强的学生在每届运动会中经常取得好成绩……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班主任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教师可以倡导在每学期开始前,收集学生的建议:你希望我们的教室装饰成什么风格?通过收集学生的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带领全班学生动手装扮自己的教室。在装扮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无形中都会被拉近,在空间上营造温暖舒适的班级氛围;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积极改变自己的角色,用较为温柔的方式对待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二、开展德育教学实践活动
德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协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自身与社会之间存在的联系。学生虽然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身心发展不够完善,然而其已经是社会的一份子,与其他人和整个社会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果在德育教学之中没有结合实际要求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往往会导致学生失去有效的指引,不明白多种理论知识学习的意义,学生也难以结合德育理论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其道德品质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也就要求了班主任能够结合当前教学的实际要求,开展相应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情况下掌握德育知识的应用方法,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举例而言,班主任可以开展“小小军营”的教学实践活动,每天组织学生站军姿,整理内务,要求学生学习军人的优良传统,以军人的习惯来要求学生的日常行为,不断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卫生观念,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能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纠正学生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最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针对本次德育教学实践活动写下自己的心得,记录自己学到的德育知识,并提出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德育教学实践活动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切事物都还存在很多的好奇心,如果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引进其中,学生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且接受起来也会很容易。在不同的活动中,学生的品质也会随之形成。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多重视学生的创造性与好奇心,这样会更加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通过平时的观察,收集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喜好制定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可以举办一些主题班会,让会才艺的学生自行报名表演,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会得到提升,也会在活动中得到满足感。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可以以时事热点为主题,举办一个辩论赛,让学生组成正反两方。在学生准备阶段中,班主任可以进行指导,如何进行观点的提炼,如何在辩论赛中抓住重点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等。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激发,并且也会体验到成功和失败的感受,这样可以更好地树立学生之间的信心,活动结束以后,班主任一定要让学生正确看待输赢。
四、建立家校共育桥梁
家庭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结合其实是联合双方的力量来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力,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双方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和家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分工不同,且各有所长,如果能够形成合力势必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家校合作的理念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需要形成统一的目标、明确的合作形式以及具体的执行方法等内容。学校和家长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除了学校的教育,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当中,从而形成双向配合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班主任需要承担推动家校共同开展的责任。家校共育一直都是现在教育界非常重视的学生培育和管理方式,其中家长会是目前是最为普遍和直接的手段。教师需要能够通过家长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成长问题,帮助家长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使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处在一个共同的频率上。
五、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要想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班主任就必须加强对班风建设和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视,让学生在班级中得到良好的交际体验。班主任不应该过度地干涉学生的交友情况,而是要给予学生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以学生的进步带动学生的进步,也使学生的人格得到逐渐的完善。而为了以集体的力量去影响个体,就需要发挥出集体的感召力,使班集体更加团结,所以,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动学生建立互帮互助小组。
结束语
总之,对小学生来说,班级生活是构成他们童年回忆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班级纪律与秩序,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班级中做学生的引导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同时创新教学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每个学生的心间。
参考文献:
[1]麻义庵.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20(15).
[2]贺雪琴.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甘肃教育,2020(4).
[3]杜葵.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