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伟1,徐冬冬2
1.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翟村小学,河南 鹤壁 458030
2.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焦庄小学,河南 鹤壁 458030
摘要:小学生年龄尚小,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重视班级管理工作。因此,作为农村小学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力度,为学生营造文明良好的班级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优化和完善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
(一)良好的习惯养成
习惯对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礼仪教育,让学生在礼仪教育中加强对规矩以及文明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养成在任何地方都能自觉遵守秩序和规则的有道德的人,增强学生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修养。礼仪教育不是为了避免惩罚的绝对服从,不是强制要求,更不是硬性附加,而是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力,是学生真实需要的一种内在需求,作为学生教师,要增长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内驱力,让学生懂得尊重、懂得感恩,要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组织下也能保证各种活动的有序进行,成为谦逊有礼、懂事文明的好孩子。通过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比如,在上课时,教师要告诫学生不可以随意说话和走动、坐姿要保持端正、回答问题要举手。在午休吃饭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排队的重要性,并且在拿到属于自己的食物时,要跟对方说“谢谢”,尽量在吃饭时不发出过大的声音影响其他同学,并且要做到“光盘行动”。如果不小心伤害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要主动的说“对不起”,并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在犯错误时,要勇于承认,要讲诚信、懂得感恩。在面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的时候,要说“请”、“您”等礼貌用语等等。教师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力度,并对那些礼仪规范的学生提出表扬与鼓励,让其他同学向该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继续保持。
(二)培养优秀班干部,发挥班委职能
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左膀右臂,作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上也起到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帮助班主任分担班级工作、承担班主任思想压力上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班主任要在开学之初,就选择责任心强、道德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班干部,让班干部的优秀品质去感染学生,以此来推动良好班风的形成。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班主任还要班级里建立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遵守规则、努力学习。班级整体的素质高,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为学生营造优秀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班级氛围。
(三)班级集体活动开展
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也会让班级学生更有凝聚力,有利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比如,教师可以在重阳节的时候,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探望老人,让学生懂得尊敬长辈,懂得什么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包粽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的同时,还能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一定要用一颗宽松的心去对待学生,并及时给予学生正面教育和耐心指导。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班级管理事半功倍。班主任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和架子,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探讨,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和学生之间保持友好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理解与温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与班主任谈心,才会愿意在思想困惑的时候找班主任解决。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不要摆出居高临下的态度命令、批评学生,更不要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恶语相向;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让学生认为教师是值得信赖的,愿意听从教师的号召和建议。只有这样,班主任教师才会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才会愿意找班主任排忧解难、寻求帮助。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人物,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语言艺术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作为小学农村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要重视语言的规范性,加强语言管理,做到与时俱进,并且还要及时了解网络上风靡的流行词语。与此同时,班主任要坚决避免伤害性语言的输出,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领会到教师的真正意图。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要多一点耐心和鼓励,少一点批评和惩罚。例如,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认真教导,就事论事,不能一味地呵责,要尊重并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还要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保证自己的语言风趣幽默有逻辑,保证语言的合理性和说服力,使语言艺术的价值彰显魅力,对学生产生激励和教导作用。良好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能让学生放下心防,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和蔼可亲。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考虑问题,真诚待人,以一颗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勇于认错,促进学生严于律己,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
与此同时,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所以身为小学班主任,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行为。要想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班主任就要以身作则,做好言传身教,做德育教育工作的榜样,做学生们学习的目标。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用更严苛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起到良好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教师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形象,学生自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并增强自己的道德观念。比如,教师在看到教室地上有垃圾时,不能趾高气扬地去指挥学生捡起来,应该亲力亲为,主动做好清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用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学生明白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五)赏识教育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有很多的家长“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对待小学生的成绩和排名过于严苛,只要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就对孩子大发雷霆。殊不知,这种打击式的教育方式,不仅会打击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还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久而久之,更是会严重打击小学生的自信心,阻碍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小学农村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多对小学生提出鼓励与表扬,应该多去发现孩子的能力、寻找孩子的潜力,要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通过鼓励和赏识教育,让小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促进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班主任教师,要想更好的开展鼓励和赏识教育,就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运用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顺利回答完问题时,教师也要毫不吝啬的运用“ 你真棒”“你进步真大”等语言进行夸奖,也可以用抚摸、给予学生“小红花”等方式,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寻找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与赞扬,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与优势,以此来鞭策学生不断进步。
与此同时,赏识并不是盲目的赏识,教师一味地赏识会让学生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因此,班主任也要注重赏识的度,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一种委婉的方式指正学生的错误。
二、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小学生养成健全人格、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农村班主任教师就要加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萍. 优化和完善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9(31):163.
[2]吴彦娜.优化和完善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分析[J].文渊(高中版),2019(5):621.
[3]韦艳林.优化和完善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分析[J].魅力中国,2020(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