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蓉
乐清市北白象镇万家学校 325603
摘要:现代社会主义教育背景下,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在学校和父母之间的家庭教育中应该引起重点研究。小学的班主任工作在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和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学校和班主任的层次出发来研究探讨如何实施小学各个班级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与发展战略。为深入地认识小学各个班级的心理健康课程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原因,提出有效的实施对策:为各个班级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创造条件,争取校外支持,提高校内的专业素质,在各个学科的课程建设中积极地对其开展和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各个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管理
当前,小学生在校园里所面临的问题是越来越大的风险与危害。作为一个祖国的鲜艳花朵和未来这个社会的事业建设者,加强对小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教育,提高他们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意识,切实地保护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的班主任工作还需要探索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内容与特色,将其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工作与小学的班主任工作进行无缝衔接,潜移默化地为每个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1.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的意义
1.1对小学班主任工作进行创新
在现代社会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渗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创新现代班主任工作方法的作用。以前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以说服为教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班主任说学生听,班主任决定学生落实”的管理模式。学生习惯性的按照班主任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班主任的单一、枯燥的工作模式,都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使班主任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下审视自己跟学生之间的关系。
1.2丰富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新教育方式的生成,使得原本教育结构模型不能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学领域不仅仅是需要更加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还应多加强对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作为我们班主任素质教育活动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把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充分地渗透到我们班主任的教学当中,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我们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内容,还能够促进我们中小学生的班主任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2.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原则
2.1渗透性原则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因为受到年龄、生理等因素的限制,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常识也比较缺乏,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在处于模仿阶段。小学生通过对他人进行模仿,会过多过少的都有一定影响,形成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比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的流行,现在的学生都普遍的喜欢上网,但是在网络上的信息有好的也有坏的,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形成,或者说不能完全的辨别是非,很容易会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渗透身体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遵循着渗透性的原则。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避免采用说教的方式,促使学生产生抵触、抗拒的心理。
2.2针对性原则
在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突出针对性的原则。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当中,班主任不仅仅要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得到促进。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班主任活动中渗透的策略
3.1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需要
在小学班主任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不仅仅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都有所增强。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充分的了解,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要加强,在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信息进行分析,和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价值凸现出来。一方面,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仔细的观察每位学生,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另一方面,在课下的时候,班主任还应该以平等的态度融入到小学生的群体中,与小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了解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当中所遇到的困惑,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小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3.2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当今社会现代化和谐社会素质观念教育的巨大背景下,班主任一直都是在课堂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领导者和引路人,特别是在他们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与学生们接触和交流时间最长的一个人。因此,非常合适地有必要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构建出一个和谐的小学班级。班主任应该在组织和开展小学各个阶段的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把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视为导向,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氛围与健康的班级气氛。使得小学生们自我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让小学生在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相互尊重与友爱,促进了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举止。班主任要求在组织和实施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小组协同合作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和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进而观察正在开展班级小组协同合作时的学生,一方面的是观察学生的具体表达情况;另一方面能够掌握住学生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进心里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指导目标,让小学生能够在或得到知识的同时,了解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要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结语
由于小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与人们接触最多的一个社交团体就是小学的班级集体,所以做好班主任的第一个首要目标是通过整顿各个班级集体的教育学习纪律及其课堂气氛,努力使学生能够可以真正实现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使得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能力得到培养,自我保护意识也可以真正得到了提高。班主任需要能够使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具备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担负形成一个优秀素质的责任。小学阶段的班主任还是应该不断地探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种课堂和活动中的方式,开发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平常的生活中逐渐融入到小学的教学活动当中的每个方面,使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成长密切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赵树林.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有效的随班就读工作[J].学周刊,2021,(4):165-166
[2]张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的思考——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J].科教文汇,2021,(2):166-16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