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维护农村生态,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方式,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重点加强农居住房深度设计,明确农居房设计特点,确保农居住房设计效果,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建筑风貌杂乱、忽视节能环保、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使农居住房设计从理念到建成,符合美丽乡村建设实际需要。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农居住房;深度设计
引言
我国目前乡村发展依然存在不少的局限性,尤其是不同乡村规模大小不一、过于分散,许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村容村貌美观性和实用性有所欠缺、厨卫条件亟待改善,这些问题都使得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受到阻碍。在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积极针对实际特点进行分析,采取恰当有效方法,加强农居住房的设计效果,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自建房,改善住房条件。做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等要求,推动农居环境实现绿色生态环保发展。
1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与设计影响因素
1.1地理环境特点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提升。但与此同时,也会导致农村生态环境被极大污染与破坏。美丽乡村建设正是基于新农村发展的基础之上不断演变而来。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前提,是推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构建全新美丽乡村文化,真正为农村基础升级提供重要依据。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还要加强美丽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既要保证对乡村景观彻底提升,同时也要改善乡村居民的生存环境,提升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率,结合当地的生态自然优势,营造优美的乡村景观,充分提高村民生态环保理念,取得良好乡村美化效果。
1.2当地传统建筑风貌
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需要重点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传统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形成独特的建筑语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取建筑元素,还要尽可能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将人文特色与民居相融,使得建筑设计生动质朴,自然和谐,成为当地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1.3经济因素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当地生活环境,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对当地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乡村发展策略,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认识和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确保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同步稳健发展。
2设计理念
建筑质量的好坏、建筑布局合理性也能直接影响村民的居住感受。不同的民居风貌也会决定村庄的风貌形象,在住房规划中需要与当地的文化现状相协调。美丽乡村建设还要合理布局产业,创造更加美好生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生活是外在体现,生活又离不开生产,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和产业布局相协调,真正将乡村风貌与经济生产相结合,避免美丽乡村的建设华而不实。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既要实现整个乡村的生态美、建筑美,还要切实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不能为了追求表面光鲜亮丽而忽略了农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只有真正提高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才能使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符合要求。
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应当树立以村民为主体的规划设计理念,构建新型乡村建设规模。
在规划之前,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或实际走访的方式,向广大农民收集建设美丽乡村的想法,充分了解乡村的宗族管理特征,土地房屋产权,使用权归属等问题,结合村民的实际需求,满足村民的实际需要,真正以农民为主体完成规划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不能为了追求新奇而破坏传统建筑的样式。很多设计师在乡村规划中,为了建设现代气息和异国风情的新住房忽略对传统建筑保护,很容易导致美丽乡村失去原有的特色。而在新时期需要重点将传统文化保护作为规划管理的重心,真正将老民居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实物,在规划发展中加以保留与传承,提高传统文化建筑的设计效果,增强建筑的质量与水平。
3农居住房深度设计方案
3.1平面设计
目前大部分的农村住宅都是以私人建房宅基地为主,大部分的建筑平面都具有形式简洁的特点。而且很多的平面设计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实际建筑深度设计中,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合理布置生产和生活空间,保证良好的采光通风。同时增强庭院的核心功能,提高空间的联动性和庭院景观的渗透。在村屯风貌改造中,要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进行分析与判断,合理利用壮族的吊脚楼、瑶族的飞檐翘角、苗族的仙人靠、侗族的连片木屋等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鼓励农民采用乡土化、生态化、本土化的办法,整治村庄道路、院墙、水系、院落、绿廊等环境要素。对房前屋后和零散空闲地进行“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改造;村庄绿化在绿地、绿化景观等基础上增加绿廊、植物爬墙、吊篮、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
3.2立面设计
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中,既要保证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又要尽量使用地方材料,如多孔页岩砖、真石漆涂料和合成树脂瓦等,既能节约成本又改善外墙保温隔热和防水等功能。不同的地域保留不同的立面特点,或采用青砖白墙风格,或采用红砖白瓦风格,或采用通透式围墙或半开放式围合,将景观和建筑融入周边环境。同时,对窗框窗套、遮阳蓬,空调位等建筑构件进行形象设计,统一整体民居风格。
3.3节能设计
在农居住房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特点,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例如在住房设计中要加强雨水收集,确保生态良性循环,雨水收集可以增强对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减少浪费,也可以避免村落出现雨水淤积造成道路坑洼泥泞的问题。在雨水收集设计中,要尽可能实现良性生态循环,形成良好的水资源存储空间。要高度重视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太阳能资源具有清洁环保的优势,不会产生其他环境污染物。通过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也可以有效代替传统燃煤资源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在农居住房深度设计中,还要充分注重对自然通风的利用,在整个室内空间设计中,要尽可能设计良好的空气压力差,引起室内外空气流动,促进气流速度快速提升。通过将良好的自然通风引入到室外新鲜空气,加快室内多余热量的排放,减少室内湿度,节约空调费用。
结语
在美丽乡村发展的背景下,要重点针对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和人居特色进行分析,加强农居住房的深度设计,促进农村居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只有真正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生产生活的模式相结合,才能使美丽乡村的风貌与内在得到升华,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经济和美观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周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设计浅析——一次农村住宅项目的分析与总结[J].华中建筑,2007(07):66-68.
[2]彭必荣,郭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设计浅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47-48.
[3]吴能军,郭杨青.“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居住房深度设计探索[J].建筑设计管理,2015,32(03):49-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