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景泽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被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大部分乡村的经济仍然与城市有较大差距,仅靠发展农业很难振兴乡村经济。要想进一步振兴乡村经济,提高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建设乡村风景园林景观,打造乡村旅游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方式。文章分析了我国乡村景观保护及建设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运用方式,为发展乡村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振兴;应用
引言: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政策,是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中的雏形,结合当时的国情,经过实践证明这项举措不无道理。中国这几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尽管诸多乡村振兴项目的提出,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乡村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空间需求,与现阶段乡村生态系统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剧。而风景园林的应用,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起到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作用,并满足地域文化延续的需求。因此,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有效应用风景园林,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乡村景观保护及建设现状和原则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渐重视乡村的景观保护和建设。为了振兴乡村,发展当地旅游业,政府在乡村景观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并不是所有乡村景观项目都达到了预期目标。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大拆大建,破坏乡土文化原本的传承,一味追求大景观,忽视了乡村景观与城市园林的差异。另一方面,工程建设急功近利,乡村景观建设和保护工作往往没有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开展,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方式不利于乡村的持续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多种多样地域气候和复杂的地形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也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因此,乡村景观保护和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建设和保护乡村景观。乡村景观保护和建设的设计师应当根据当地环境、动物、植物和民俗文化特色进行设计,使设计出的乡村景观尽量与原生态环境相契合,体现当地地域特色。
2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2.1构建“传承+创新”的乡村聚落环境体系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返璞归真和亲近自然的欲望愈加强烈,于是城市中很多人开始走进乡村,寻求那份怡人自得的乐趣,同时也导致大量的城市垃圾进入到乡村之中。同时部分发达地区淘汰的产业开始在乡村落地,都严重破坏了乡村本来的面貌,导致了乡村环境污染问题。在风景园林学的助推下,应着重打造乡村聚落环境的保护体系。乡村聚落环境体系应包含自然空间层面和人文空间层面两个方面的内容,共同打造和谐美丽的乡村聚落环境体系。例如在某乡村规划设计中,首先依托该乡村本有的生态风景林带以及河流,将水巷引入其中,积极塑造出具备乡村特色的湿塘、林地、农田以及花海等多元化的景观风貌,形成一种水陆共生的独特乡村空间,同时积极融入当地民俗风情,形成具备当地人文特色的乡村聚落环境景观。
2.2打造网红景点,充分挖旅游项目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诸多旅游项目逐渐被开发与应用,包括农田、民宿和村落等旅游项目,如江南的水稻田、哈尼的梯田中的色彩和地形有着固有的风格。而网红景点借助水体、村落、民居进行更深一步的打造,有景观、有故事的网红景点会更加耐人寻味。网红景点的最初形态是通过大片色彩鲜艳的花田及异国风情的小品结合而成,完全脱离了乡村当地的人文及民俗文化,而想让网红能一直“火”下去,需以自然文化景观为基础,融入人文情怀,尊重并突显优势。如红砖古厝就是融入乡愁情怀去保留文化打造景观,在勾起一代人回忆的基础上吸引人流,同时秉承这份文化延续下去。
2.3推进农业特色园区建设
从风景园林角度来说,园林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园林中的植物群定期会产出大量的花卉和幼苗,且这些花卉苗木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能够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借助风景园林的这些优势,当地政府要扶持优秀、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和个体农户,在政策、财政、技术上提供支持,大力培育农业优势品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花卉和苗木品种,提高当地特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不仅可以创造经济利益,还可以建立农业采摘园、生态农庄、农家乐等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推动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提高当地居民的综合收入。
2.4保护原有的农村体验
乡村景观当然不只是自然界的美丽造物,更加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结果,在数十万年人类与自然界的搏斗共生之中,人类与自然界最终形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边界,就是乡村。乡村景观既包含了自然界的变迁与改进,当然也包含了人类对抗自然界的历史。如当前气候降水量普遍较数千年前要少得多,大量的村庄都对许多自然现象有神话留存,例如在山东五莲县当地就有大象与犀牛的传说,在很古老的年代,山东半岛甚至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原始森林的存在对于当地居民生活习俗的影响较为深刻。许多地域文化特色的寻找与设计其实都有章法可循,即首先了解地理与历史,选取重要的地理特征如泉水、瀑布、山川,然后再寻找当地较为知名的乡贤人物,将其作为特色景观进行重点推荐。将这些重要的事件用核心主题串联在一起,用历史变迁的视角全面性的塑造园林景观。当然在开展农村自然景观改造、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等工作的时候,还要兼顾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将经过艺术加工的农村风貌展现给市民或观赏者们。
2.5构建“连续+开放”的风景道体系
目前,我国开展的景观资源保护通常较为关注的是分散的点状保护,尚未做到整个区域内的景观资源的整体保护。这就使得景观整体效益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景观“破碎化”趋向十分明显。针对这一局面,务必要探寻到一种适宜的解决之道。在风景园林助推下,乡村振兴亦可从打造风景道体系的角度出发,通过塑造一条具备交通通行、生态景观、旅游休憩和历史文化价值等多重功效的特殊景观道路,将区域内的乡村利用风景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链条,实现对整个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语:目前,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不容忽视。在乡村战略的倡导下,在风景园林学的助推下,积极改善乡村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生态体系弥足珍贵。在风景园林学的介入中,乡村振兴应从聚落环境、生产性景观、乡村区域绿地以及风景道体系等方面着手,基于乡村发展的目标,以农业作为基础,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的参与,以乡土文化为纽带,通过资源不断整合,不断融合各类景观要素,统筹规划,真正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紫涵,丁绍刚.我国农业景观技术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5):61-67,90.
[2]朱胜萱,郑光强,卫宏健,等.计家墩理想村:文旅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实践[J].风景园林,2018,25(5):54-59.
[3]李景奇.中国乡村复兴与乡村景观保护途径研究[J].中国园林,2016,32(9):16-19.
[4]陈舒芳.村级旧工业区升级改造风景园林设计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J].低碳世界,2019,9(7):375-376.
[5]李芬.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探究[J].现代园艺,2019(1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