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冒伟昂 彭陆洋
[导读] 摘要:目的:调查和评估我国核辐射卫生应急能力现状。
        江苏睿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调查和评估我国核辐射卫生应急能力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进行全国调查,收集调查数据并评估我国核辐射卫生应急工作情况。结果:从整体上看,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并且具有应对核辐射突发事件具备一定的应的能力。但是调查数据还显示,当前我国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存在的一些较弱环节,省级救治网络方案无法满足当前需求,重点地区域、县级监测、救治能力较弱、缺乏相关培训。结论:建议各级卫生健康部门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强核辐射救治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响应能力。
        关键词:全国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现状分析
        因此,在发生紧急核辐射的情况下,可以尽快有效地应对突发卫生事件,以减少事故或事件造成的事故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从而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积极建设之后,我国整体上已经开发了应急核卫生系统,该系统在对核事故的应急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分析和评估我国面对辐射的应急能力,因此对全国面对辐射应急的卫生应急能力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用于评估我国的应急能力和核紧急情况的水平,并提供了进一步行动的建议。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还可以作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核辐射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调度、协调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便有效地改善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
        1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独特的多层测试方法,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设施所在地和重点边境地区中的49个地市和41个县(州和直辖市以下的直辖市);调查对象为国家、省、市、县四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本次调查包括385个,包括核辐射损伤救治机构132(省级37个、县级56个、县级39个),放射卫生防护机构132个(省级32个、市级53个、县级47个),卫生计生行政部门121(省级31个、市级49个、县级41个)。通过梳理卫生计生部门的核辐射卫生应急职责任务,经过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应急职责、经费保障、专业人员、培训演练、物资装备等,综合设施设备、人才队伍、培训演练等情况。
        在此调查中,您正在使用Epidata应用程序创建调查数据库。专职人员负责建库和下发录入程序,并提供有关数据输入的技术建议。国家级指定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收集,输入和分析数据。在报告过程中,组织专家对部分填报单位进行了调研和督导,检查报告数据,检测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为了完成报告,使用STATA和SPSS程序处理了提名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合并。数据分析,以评估我国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现状进行评估[1]。
        2结果
        2.1核辐射损伤救治能力省
        级核辐射损伤救治机构能力状况:①急救和危重症人员救护能力:调查结果显示76.5%的机构具备现场急救、危重症人员救护能力,还有58.8%的机构具备感染的受害者提供急救。②人员分类检测能力:61.8%的机构具备辐射伤员分类和放射性污染的能力。58.8%的机构具有污染伤员的转运能力,44.4%的机构具有伤员的全身去污洗消能力。;④放射病救治潜力:64.7%的机构接受了严重的体外放射治疗和皮肤损伤的放射治疗。58.8%的企业可以处理内部污染;⑤指导服用碘片和公众心理援助能力:67.7%的机构能够教育民众,要求获得稳定的碘片和政府心理支持(见表1)。总体而言,处理核辐射的国家医疗机构中有50%以上可以为核辐射损害提供基本的医疗节省,而近30%的医疗机构相对来说比较强大。通常会损害治疗内部感染的患者和治疗外部感染的患者的能力。经济发达省份放射卫生监测能力强,但经济欠发达的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机会相对较弱。市政放射治疗设施的能力:①急救能力:3:39.3%的机构具备现场提供急救,而46.4%的设施有能力抢救受伤人员。②分类检测能力:17.9%的器官具有分类辐射损伤的能力,8.9%的器官可以检测到放射性污染。③转送能力:19.6%的物体可以运输放射性污染的受害者。④指导服用碘片和公众心理援助能力:16.1%的企业有机会鼓励人们服用稳定的碘片,而21.4%的企业有机会提供公众心理支持(见表1)。总体而言,受市级核辐射损伤救治机构中,将近40%接受了医院的急救和急救,并且几乎20%的人已经掌握了核辐射损害的医学知识。县核辐射降解处理设施::①急救能力:26.3%的设施接受本地急救,31.6%的设施接受伤亡救援服务。②分类检测能力:13.2%的机构具备辐射伤员分类能力,5.3%具备放射性污染检测能力;③转送能力:13.2%的机构具有对放射性伤害进行分类的能力。④指导服用碘片和公众心理援助能力::7.9%的企业可以吸引民众注意使用稳定的基于碘的药物,而15.8%的企业有资格获得州心理支持。通常,县级核辐射损伤救治机构基本都不具备核辐射损伤初步处置能力。
        表1 核辐射损伤救治机构救治能力情况
       
        2.2核辐射卫生应急监测防护能力
        省级放射卫生防护机构核辐射卫生应急监测能力现状:①放射性检测:93.6%的企业可以进行现场辐射测试,93.6%的企业可以进行表面污染测试,有71.0%的物体具有放射性。77.4%的机构可开展饮用水放射性检测,仅3.2%具备体外计数器测量体内污染的能力;②剂量估算:71.0%的企业可以通过现场模拟来估算剂量,67.7%的企业可以通过分析染色体异常来估算生物剂量,96.8%的企业使用了单独剂量的X射线和人剂量监测能力。29.0%可以作为固有风险剂量。;③核素分析:74.2%的组织进行能谱分析,35.5%的组织进行Sr-89 / 90分析,35.5%的组织可以进行3H分析。④体表外污染去污能力::64.5%的场所具有外部排水污染效率(见表2)。据估计,全国超过50%的无线电机构可以就地检测无线电发射水平,检测食物或饮料并检测人员表面的污染。30%的组织可以提高基本的核电和测试技能。经济发达国家具有强大的辐射防护功能。北部和西部尚未开发的州经济体的潜力相对较弱。
        市辐射防护局的核辐射应急功能状态①放射性检测能力:38.5%的物体可以检测到该区域的辐射水平,而32.7%的物体可以检测到辐射表面的污染。②食品和饮用水采集:28.9%的设施进行了饮用水的初始收集和处理,38.5%的设施进行了食品的初级处理(见表2)。已经发现,大约有30%的城市公共安全机构可以根据其在核设施或关键地区的工作进行辐射健康监测。辐射健康保护在地球水平上监测核辐射紧急情况的潜力状况:①放射性检测能力:10.6%的物体具有检测预定辐射水平的能力,只有2.1%的物体具有表面污染。②食品和饮用水采集、预处理能力:10.6%能够收集和处理食物和饮用水的样品(见表2)。可以看出,核区域和大区域中近10%的放射治疗设施都接受了早期放射健康检查[2]。
        表2 放射卫生防护机构核辐射卫生应急能力情况
       
        3讨论
        市县级救治和监测能力均薄弱,职责分配不明确。在“有核”区的城市和地区,只有18%和13%具备辐射伤员分类能力,而9%和5%则具备基本放射性污染检测能力。“有核”地区市、县级疾控机构,分别有约70%、90%不具备基本核辐射卫生应急现场监测能力,且未制定标准操作规程。33%的城市和44%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未制订核辐射卫生应急预案;部分已制定应急预案的部门,也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在80%以上的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未与军队、环保等部门建立相关工作协调机制,不利于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开展。
        各级专业机构缺乏经营和管理。美全国核辐射损伤救治机构配备的层流病床有90张,但是由于缺乏用于操作和维护的设备,它们中的大多数不用于其他用途,也不能转移。各级放射卫生设施缺乏全年进行管理的业务和设施,设备陈旧,难以使用传统的控制手段。在拥有核设施的地区,95%的城市级机构和98%的县级机构没有应急专项工作经费。
        参考文献:
        [1]刘晓勇,谭光享,黄永顺,黄健,江嘉欣,谭剑明,袁龙,雷翠萍.某新运行核电站所在地核辐射事件卫生应急能力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19,28(04):388-391.
        [2]袁龙,付熙明,雷翠萍,孙全富.全国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现状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9,28(01):2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