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沾益区水务局 云南曲靖 655039
摘要: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块石为主要的填充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优势,具备自密实、低水化热性能等特征,且其基本力学性能与大体积混凝土基本一致。本文将针对自密实堆石料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展开细致分析,以促进其在水库重力坝之中的应用,让工程施工效果得到切实提升。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堆石;重力坝;施工技术要点
1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
1.1 堆石施工技术
1.1.1 选石
用作堆石的岩石通常以玄武岩和石灰岩为主,要求尽量保障石料的新鲜度,同时提升石料质地的坚硬度,让石料的饱和抗压强度得到切实提升,同时,需要结合堆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定具体的石料,通常需要将石料的强度控制在30MPa以上,且含泥量不应超过0.5%,应尽量避免出现泥团、泥块等问题。
石料需进行筛选和冲洗操作,在进行堆石材料筛选过程中,可以利用钢轨筛的形式予以筛选,将堆石料的粒径控制在30cm以上,同时将最大粒径调整到结构面短边长的1/4以内,一般应少于150cm。针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石料需要立即予以剔除。可以借助加工沙河、石鼓料的形式,让石料开采利用率得到切实提升。在经过筛选后,可以通过自卸汽车的形式将堆石成品进行运输,运至到施工现场周边的仓面后,方可结束操作。
1.1.2堆石
在块石进行堆放前,要求将仓面进行全面清洗,确保仓面中不含有过量的积水。可以通过人工配合挖掘机的形式进行石料码放,将其堆放到施工仓面之中,待结束堆石操作后通过立模之后实施浇筑。在此过程中要求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在施工仓面的确定位置进行石块堆放,在块石和混凝土接触面之间预留充足的空隙,以便混凝土可以充分流入空隙之中,降低出现空鼓和空隙的现象。
在进行块石堆放时,需要尽量保持轻拿轻放,以免对底层的混凝土的造成过大的冲击,使得建筑物受损。在结束堆放操作后,需要针对堆石予以二次清理,降低泥块带入的风险,同时需要针对堆石的高度予以灵活控制,通过合理的二次筛选,将粒径控制在合理范畴内。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在空隙位置处预留出充足的施工间隙,以充分提升混凝土的强度,让块石的利用率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削弱施工成本[1]。
1.2 模板施工技术
要求严格落实施工规范要求,打造最为契合的模板体系和支撑体系,结合不同工程的实际规模和施工现场实践确定具体的模板类型,并结合模板的刚度和强度特点,展开对于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评判。在实施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浇筑时,常常将模板作为主要的模具,并通过定制大模板的形式进行工程实践,以充分提升模板架设过程中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让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得以更好契合施工实际需求。自密实混凝土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因此,在使用模板时要求经过全面系统的论证和测试过程,让模板的强度、稳定性得以符合实际施工标准。一般而言,模板的抗变形能力较好,可以有效契合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荷载需求,要求积极确保模板表面的干净和整洁度,通过严密的拼缝操作,降低混凝土漏浆的风险,让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1.3 堆石密实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3.1 自密实混凝土特点
通过向混凝土之中掺杂具有较高性能的外加剂,充分提升混凝土结构的穿透填充能力,让混凝土的粘结力得到切实提升。在此背景下,无需经过机器振捣便可以实现对于堆石空隙的有效填充,以打造一个具有良好强度和抗渗性能且密实度较高的堆石混凝土结构。与以往的埋石混凝土施工相比,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施工最为明显的差距就是预先堆石,而并非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时进行块石抛填。
1.3.2 混凝土配合比
与常规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之中有着具有特殊性能的外加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穿透性。
基于此,需要针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展开灵活控制,通过调节具有良好性能的外加剂、砂石骨料和水泥的配合比,将其控制在合理范畴内,以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
1.3.3 自密实混凝土的拌制
在正式施工开始前,要求针对施工人员展开积极的技术交底及操作培训工作,从泵送入仓方式、原材料施工配合比等多个角度展开严密控制。通过自动称量配料机的形式确定混凝土的实际配料,以提升配合比的精准度。
1.3.4 混凝土采用泵送入仓
需要依托于仓面的短边位置实施混凝土浇筑操作,同时将相近的两个浇筑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3m左右,以单项逐点浇筑为主要原则,直到确保上一个浇筑点浇筑完成后,方可实施移动浇筑。要求从上游迎水面位置开始,直到结束下游背水面位置操作后,方可结束混凝土浇筑操作[2]。
2 堆石自密实混凝土重力坝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1 层间结合渗水
与其他行业相比,水利工程中的自密实混凝土自身性质较为特殊,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层间结合部位处理及表现形式上,现就这一内容进行简单论述。
首先,自密实混凝土一般采用5—20mm的细骨料作为主要的材料,在实施凿毛操作时,往往难以实现良好的凿毛效果;其次,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仓面通常具有较大的面积,要求在进行浇筑操作前采用砂浆的形式实施铺地操作,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操作难度,对层间结合的有效性造成了严重限制。基于此,要求积极展开对于混凝土的层间结合处理,将结合面的凿毛深度控制在高于常规混凝土1~2cm的范围内,以促进结构粗糙度提升,让层间结合的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3]。
2.2 混凝土离析
造成混凝土离析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混凝土原材料控制有误,相比于常规的混凝土材料,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对施工材料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针对原材料中的砂石骨料的含水率展开合理化控制。由于在自密实混凝土材料中往往具备特定的外加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于水添加量的要求,一旦添加水的流动性难以契合实际流动要求,或者所添加的混凝土量过多,则都有可能造成离析问题,为了有效降低混凝土离析的风险,要求在施工实践中针对原材料中砂石骨料的含水率予以细致检测,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用水量,让施工配合比的准确性得到切实保障,针对混凝土的离析效果予以灵活控制,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3 外观质量影响
一般可以将自密实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因素概括为以下内容:第一,自密实混凝土表现出较高的流动性,也因此对施工过程中的模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未能针对模板进行有效控制,则可能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爆膜及骨膜现象频发,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第二,施工外部因素影响,自密实混凝土施工一般通过机械的形式实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机械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坏混凝土外观的整体质量,进而增加了后期处理的难度,一旦外观质量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则可能影响工程验收,要求在工程施工全程中针对模板和支架的强度予以充分验算,并做好各项混凝土成品保护工作[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让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得到有效性的充分保障,要求提高对于施工关键环节及要点的关注,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控制办法予以管控,要求相关人员针对这一内容展开深入探索,积极明确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技术要点,以充分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让国家混凝土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水利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仁强.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城镇建设,2021(7):42.
[2]杨仁强.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城镇建设,2021(7):42.
[3]易绍林,黄国芳,孙邵岗. 堆石自密实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20,40(8):31-34,43.
[4]王龙.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分缝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 商品与质量,2020(4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