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李欣
[导读] 摘要:建筑防水工程检测内容很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测内容和检测方法。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分院  570100
        摘要:建筑防水工程检测内容很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测内容和检测方法。本文针对工程防水工程,介绍了防水层厚度检测、柔性检测、不透水性检测、蓄水和淋水试验以及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为工程防水现场检测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字:建筑;防水;现场检测
        1、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建筑防水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建筑施工中充分认识防水工程,了解防水结构和防水材料的性质和质量,对于全面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障人们使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建筑防水工程检测程序
        相关检测机构在接受客户委托后,执行建筑防水工程检测工作,开展检测前调查,确定检测方案后,就可以开始现场检测了。获得检测数据后,如果有无效数据需要进行补充检测,完成检测后出具完整检测报告。在检测前,要收集工程相关设计图纸、防水材料种类以及材料检测报告等,对防水工程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条件进行现场了解。检测方案包含检测内容和范围界定、使用的检测方法、检测测区划分以及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等。检测方法根据防水工程设计结构、工艺和现场条件确定,如果满足检测条件,首选检测方法为无损检测。如果检测造成防水层破损,要及时修复,加强检测部位处理。
        3、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方法
        3.1防水层厚度检测
        防水层厚度应达到设计值要求。对于涂膜防水层的厚度检测,适宜使用超声波法;对涂膜和卷材防水层适应或使用割开法。
        超声波法测试时,首先校正超声波涂层测厚仪,使用与被测涂膜材质相近且厚度已知的涂膜进行校正;选择测点,在超声波测厚仪的探头端面涂抹耦合剂,对探头施加一定压力,使之垂直压在测点表面,读取测厚仪显示值。每个测点检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测点防水层厚度结果。超声波测厚仪量程应不小于涂膜设计厚度的120%,检测精确度应不低于0.01mm。测量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并且最小值不小于设计值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80%,判定测区厚度合格。
        割开法测量厚度时,首先选择测点,使用切割工具在测点处割出40mm*40mm的防水层,注意不要对防水层造成过大破坏,产生永久变形。使用测厚仪器在测点中心部位和四边分别量取样品厚度,测量5次取平均值,精确到0.01mm。
        3.2防水层柔性检测
        防水层柔性检测主要针对改性沥青类卷材,主要方法有落锤法和摆锤法,前者适用于水平面卷材防水层,后者适用于垂直立面卷材防水层。防水层柔性检测测区应选择至少一个测点,并尽量避开防水层接缝。进行现场检测时,先将冷箱放置在测点处,密封隔温罩边缘,启动冷箱,将测点表面温度将至规范要求,保持30分钟,然后将冷箱移走,在20秒内完成检测。
        水平面防水层检测时,将落锤仪透明导管安放在测点上,落锤距离待检面为1000mm,置于导管内,释放落锤,自由下落锤击防水层。垂直立面防水层检测时,将摆锤仪放在测点上方,使锤击位置与测点重合。测量时摆臂水平自由下落,锤击防水层。两种方法对同一测点检测三次后取平均值,锤击点间距不小于50mm。

锤击后使用放大镜观测测点,查看有无裂纹,将裂纹状态记录下来。三个锤击点可出现一个裂纹,超过1个视为防水层柔性检测不合格,并判定整个测区或检测单元防水层柔性不合格。
        3.3防水层不透水性检测
        防水层不透水性检测使用的设备有渗水仪、配重块和塑料定位圈,测点可以选择布置在易于安防渗水仪并且怀疑有缺陷的部位。进行防水层不透水性检测时,首先将塑料定位圈放置在测点上,使用分辨沿定位圈画出内部和外部区域;移走定位圈,在环形区域内涂抹密封材料,注意不要使涂抹材料进入内圈。安装渗水仪,将渗水仪中心和标示区域中心重合,压紧后安放配重块。等待密封材料完全固化,在渗水仪量筒内加水至0刻度线,每五分钟记录一次水位高度,记录30分钟内的水位高度变化。测量结束后,渗水仪量筒内的水位高度应小于2mm,超过2mm,将视该测量点防水层不透水性不合格,并判定整个测区防水层不透水性不合格。
        3.4蓄水和淋水试验
        建筑施工中在每道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就要进行蓄水试验。试验时,首先将测试区域内的排水口封堵好,最浅处蓄水深度应不低于25mm,但不要超过立管套管和防水层收头的高度。试验由专人负责,记录24小时内水面高度和背水面渗漏情况,如果期间出现渗漏,立即停止试验。如果出现漏水现象,判定该测区蓄水不合格。试验完成后及时排除蓄水,可以使用红外热像法对被测区域进行普查对比。
        淋水试验一般在防水系统完工后,对立面或斜面防水层进行检测,试验时封闭各种预留洞口。淋水管线内径最好在20±5mm,淋水孔直径为3mm,孔距180mm-220mm,距离墙体在150mm之内,淋水水压不应低于0.3MPa,在待测区域表面可以形成均匀水幕。试验时从上到下淋水,时间在30分钟以上,试验结束后检查背水面有无渗漏,对于怀疑渗漏部位,可以加强淋水。为保证水流压力和流量,可以增加淋水管线密度。
        3.5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
        使用红外热像法检测时,要求环境温度变化幅度不要超过5℃,室外风力变化不超过2级,最大风力不超过5级。待检部位不要有明水,光学变焦镜头和选择的拍摄位置应保证最终得到的红外热像图的每个像素点在待检区域上的面积不超过50mm*50mm。拍摄角度在45°以内,缺失需要超过45°的,在报告中做好说明。检测时,先在被测区域内进行普测,获得红外热像图,如果出现温度异常部位,再进行详细检测。对同一部位的红外热像图拍摄2张以上。如果被检测部位面积较大,应分区拍摄,相邻图像之间要有重合部分。记录拍摄位置和角度,保存红外热像图及可见光照片。室内渗漏点温度异常参考值为0.3℃-0.5℃,户外有阳光直射时,渗漏点温差参考值为1℃-2℃,无阳光直射为0.5℃-1℃。
        红外热像图如果出现异常,首先排除冷热源干扰,然后比较被测部位的实测热像图和预期温度分布,确定渗漏点。对结果存在异议,可以使用现场破损采样进行进一步验证。
        4、总结
        建筑防水工程检测内容很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测内容和检测方法。加强防水工程检测,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防水质量和性能,还可以提高建筑物抵御外部环境干扰的能力,增加使用寿命,保障建筑物正常使用功能,因此实际工程应重视对防水施工的现场检测。
        参考文献
        [1]陈萍,浅析建筑工程中常用防水材料的检测方法[J],低碳世界,2019,9(02).
        [2]李宝越,建筑防水卷材质量检测中常见问题探讨[J],建筑工程,20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