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周应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周应时
[导读] 摘要:公路工程项目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影响。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00
        摘要:公路工程项目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影响。而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工程地质缺陷将影响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了公路工程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尤其是软土路基问题,更是对公路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此,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对公路工程软土地基问题进行分析,积极落实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我国深入落实改革开放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力图提高社会经济活力,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在此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推进文明社会建设工作的关键内容,需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数量,方能满足社会大众的生活、精神发展需求。
        1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落实软土地基施工的重要意义
        1.1防止路基沉陷,影响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
        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对于公路工程的社会价值有着关键意义。而软土路基作为公路工程的常见路基问题,对于公路工程的正常运营有着消极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未进行有效处治,易导致公路路基出现沉降等病害问题,对于后期缺陷处治造成不利影响。另外,由于路基沉陷,将大大降低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增加全寿命周期维护成本。基于此,通过落实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公路工程路基出现沉陷,进一步凸显出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大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1.2 提高路面质量,增强抗压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软土病害且未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处治,将降低路基承载力,并将病害反射至路面结构层,导致路面结构层发生破坏。由于软土地基中富含大量自由水,随着毛细水位上升至路面结构层,在车辆动荷载作用下将对路面产生动水冲刷,造成路面结构层中大量细集料剥落,大大降低路面的水稳定性。如此往复,将造成路面结构层大面积水毁、坑槽、沉陷,难以保证路面结构层的路用性能,通车运营后,将导致运营养护困难,病害处理费用高,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此,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积极制定软土地基处理措施,提高路面结构层使用功能,减少软土地基对于路面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提高公路工程系统的抗压能力,从而保障公路施工正常运行,凸显公路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2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应用
        2.1排水固结法
        固结排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适用于黏土含量较高的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之中。图解排水处理技术主要是由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砂垫层构成的,在一般情况下,在对水平砂垫层进行铺设时,厚度要高于五十厘米,而选取的材料主要是以砂或者粗砂为主。此外,由于水平砂垫层的宽度会大于路基的宽度,因此要注意排水的畅通性。而竖向排水主要是以塑料排水为主。此外,在将固结排水处理技术应用到施工过程中时,所需要的施工设备也较为简单,所以固结排水处理技术是公路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处理技术。
        2.2置换土质法
        在实际生活中,相关施工建设单位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其所遇到的路基情况以土基为主,而土基内部土层的稳定性情况直接影响着公路系统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基于此,相关技术人员在面对软土地基的问题时,可采用土层置换的方式,将一些硬度和紧密度更高的土层与软土地基的表层软土进行替换工作,以此让软土地基达到预期的强度效果,方便后期的施工建设工作。但是,在落实该方法时,技术人员应该凸显自身的专业性,选择特定的专业仪器进行数据勘察和检测,保证能够对表层软土和置换的另外一种土层类型有着细致的掌握,包括土层的密度大小、强度等等数据内容。方能保证置换土层可以达到预期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才能够同原土层下方的土壤条件保持较高的契合度。

因此,该方法处理过后的地基下沉的可能性非常小,并且强度和抗压能力也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然而,该方法耗费的人力、财力较大,不适用于轻微问题的软土地基类型。
        2.3振冲法
        振冲法有两种技术可以应用,包括振冲密实法和振冲桩法。两种技术的选用取决于地基中土壤黏粒含量水平,如果地基土壤中黏粒含量在十分之一以下,需要应用振冲密实法来提高地基土壤强度,振冲密实法可以防止地基产生液化现象,也能够减少地基土壤中空隙的存在,进而提高土壤密度水平。如果地基土壤中黏粒含量在十分之三以上,就表示地基土壤中的水分以及黏粒非常少,这种情况一般存在于素填土以及沙土地基中,这时要应用振冲桩法进行施工作业,主要是通过填充碎石等材料来提高地基的整体重量,再混入合适的钢筋混凝土进行振捣,使地基拥有足够的密实度,进而提高房屋地基的承载力。
        2.4强夯法
        对于强夯法来讲,主要是运用高空抛物的原理,提升地基的坚实程度,对于强夯技术来讲,主要是运用强夯的手段,提升地基的连续性,尤其是对于不饱和状态的地基基础,能够做好路面的夯实工作,并起到加固的效果。由于公路工程的施工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很多地基的土壤情况都不能完全满足地基施工要求,如果在降雨量比较高的地区进行施工作业,而土壤中水分含量比较大的时候,就需要用到强夯法进行房屋地基施工。可以有效的将软土夯实,并且将多余水分尽量排出。强夯法的作业顺序是先应用砸夯机将软土地基进行夯实,通过砸夯机的巨大向下冲击力压缩软土中水分空间,迫使水分按照施工方向逐渐排出,进而提高土壤的结构强度,提高地基的土壤密度。强夯法能够有效解决软土中水分含量大的问题,满足房屋地基施工强度要求,最大限度的避免公路工程沉降等危险隐患的存在。
        2.5注浆处理技术
        目前在大多数的公路工程施工中,注浆处理地基的技术被大范围的使用。水泥注浆通过压力泵、灌浆管均匀的注入土壤中。通过挤密,渗透将土层结构结成一个强度大,稳定性好的新岩土体,密实度更高,适用于一起粉土、砂土地基的止水加固,增强了建筑结构地基的稳定性。能有有效加固地基。另一种是硅酸注浆处理技术。这种技术是把地基土层的底部全部以硅酸为主体材料的新型灌浆溶液浇筑。形成与柱体结构的牢固保护模式。从而在材料凝固后,稳固整体地基,增加其抗性。
        2.6粉喷桩处理技术
        粉喷桩处理技术也是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的主要施工技术之一。施工原理主要是使用水泥和石灰这种固化剂对软土路基进行混合,使软土经过固化剂的固化后能够生成稳定的结构。除了添加固化剂之外,还要加入适量的添加剂,确保整个反应过程快速有效,使软土路基更加稳定。在开始粉喷桩作业之前,必须验证施工工艺的有效性,并对验证参数进行详细记录。如果施工范围比较大时,还应当做好复合地基以及单桩的强度校核工作,确保粉喷桩强度数值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还需要特别注意浆液不能出现离析的情况,要保持供浆的持续性,还要确保固化剂及添加剂的用量准确,使粉喷桩技术能够顺利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从根本上确保公路施工的安全性与施工质量,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施工单位要对软土地基技术进行细致的了解与掌握,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强度,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公路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为推动我国桥梁施工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芬.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中华建设,2020(02):174-175.
        [2]张道杰,葛莹.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及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1):75-76.
        [3]周杨.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河南科技,2020(01):124-126.
        [4]王超.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9(24):6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