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新技术在农村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江凯菲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农村规划情况勾画整治工作的基本结构,以便对城镇、人口以及生产力进行合理布局。
        身份证号码:45022119880730XXXX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农村规划情况勾画整治工作的基本结构,以便对城镇、人口以及生产力进行合理布局。在此过程中应明确重点开发地区,完善国土整治任务以及要求。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然资源规划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国家空间资源的规划具有约束性、引导性以及战略性。
        关键词:测绘技术;空间规划;资源
        引言
        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推动了各行业前进的步伐,在国土测绘中,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更是不容小觑。测绘工程要想发展和进步,可以借助GPS定位系统等新测绘技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实践表明,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测绘工作效率,使测绘水平稳步上升。在国土工程建设中,测绘工作步骤烦琐,需要各个部门有效衔接,来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加适宜的工作条件,还要加深对地球数据资源及组织构造的了解,以此为农村规划的有效利用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1村庄规划方面存有的不足
        1.1村庄土地的分类标准不统一
        村庄的土地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对土地类型的划分缺少规范的标准,即便属性一样的土地或许具有不同的用地类别,用地的编码不一致。城乡规划体系中在村庄规划中注重的是土地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村庄的建设用地划分得也非常详细但村庄的农业用地只是被区分为非建设用地,这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不相符。村庄土地规划的用地虽然是指村庄范围内所有的土地类型,但更加偏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对建设用地的划分上不够详细,这不利于指导村庄的建设和发展,也不利于村庄规划活动的进行。
        1.2城乡规划设计未能意识到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化的城乡规划设计为农村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工作开展前必须掌握城乡规划的本质,了解城乡规划的内涵,明确城乡规划的重要性。从实际状况来看,城乡规划设计所考虑的是短期目标,即使涉及整体的长远目标,也仅仅是农村的经济提升,忽视了农村的人文发展目标。随着城乡规划设计的实施,农村的风土文化逐渐消失,这一状况已经与最初的城乡规划设计目标背道而驰,不利于经济发展。
        2测绘新技术介绍
        2.13S测绘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测绘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多样化的测绘技术得到较好发展,在工程测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S技术作为新兴测绘技术之一,在新兴测绘技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3S技术由RS技术、GIS技术及GPS技术三部分组成,可提升数据的收集效率、处理效率,缩短数据处理的时间,提高数据获取和处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测绘工程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RS技术即遥感技术,能够进行远距离精准识别,主要通过从远距离的外层空间接收各种地理电磁波,进而能够进行信息的获取,且能够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传输,可实现远距离的精准识别,提高测绘的效率。GIS技术主要进行空间定位,可获取更全面的地理位置信息,再依据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空间成像,确保成像的直观性,使定位更精准。GPS技术通过全球定位功能进行精准测绘,利用GPS技术实现全球范围的定位,可进行更大范围的数据采集,可以有效提升测绘的精准度。因此,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有效提高工程测绘工作的质量。
        2.2遥感测绘技术
        遥感测绘技术对于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主要是通过电磁波完成,信息获取更快速,用时更短,抗干扰能力也较强,主要优势是能够将地形以图像的形式展现。

信息时代到来之前,测绘工作的图形大多由人工绘制而成,这种工作模式存在失误在所难免,得到的图形误差通常较大,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遥感技术操作便捷,可以快速完成大量数据的整合,综合多方面信息,在短时间内快速成像,展示的结果准确性更高。
        2.3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飞机上的数字航摄仪,按照预定的技术对地面情况开展摄影工作。利用计算机设备代替人眼,对相关地形开展观测、识别工作,以便能够有效提取地面物理信息、影像几何等数据信息。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形成各种测绘产品,如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画地图、三维信息、立体观景图等,为空间规划工作提供原始的信息数据。
        3新测绘技术在农村规划工程中的应用
        3.1实时监测土地变化
        智能化定位系统的应用是国土测绘工作的重点,应该积极予以推行。目前常用的GPS定位系统充分利用卫星技术的优势,主要通过其自身运行过程中的无线信号完成目标对象的位置定位,随后完成后续的相关工作。GPS测绘技术在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定位系统的各种优势,不易受外界干扰,不容易被破解,从而使数据的安全性更有保障。国土测绘技术的创新和发展,GPS定位技术的应用,使数据资源更加精确,目标定位更加明确。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定位系统的重要优势,及时发现目标并在短时间内准确捕捉,获取到相关的数据资源后,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自动整合直观地予以展示。整合完成的数据资源输入数据存储系统中,完成进一步的处理工作。随着科技的深入研发和推广,GPS在国土测绘工作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通过长时间的应用,现场测量技术有了大幅度提升,测绘工作开展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必须重点加强目标标识的创建。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信息定位可以减少干扰,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成本。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推动国土测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定位系统的优势,提升农村规划的利用率。
        3.2在农村规划开发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农村规划开发管理工作中,测绘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多元化测绘技术方面,工作人员通过合理选择测绘技术,能够对农村规划进行动态遥感分析,为后续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依据。在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种测绘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农村规划开发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目前动态遥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工作中,该技术可精确测量土地资源信息。在我国不断倡导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测绘工作的开展以及各项高科技测绘技术的应用,使工作人员能够合理分析生态工程,为开发各项自然资源提供保障。
        3.3村庄规划中制定用地的分类标准
        在原有的空间规划体系中,无论是城乡规划下的村庄规划,还是村庄土地规划都不能满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村庄土地规划对建设用地缺乏有效地管理,不利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而城乡规划中侧重于建设用地,对生态用地及农业用地没有重视起来,所以应制定用地分类标准。对村庄土地的经济属性和自然属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要求,构建用地分类体系。首先应先落实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以及农业用地三大用地类别。再对各类用地给予明确的含义,再与第三次国土调查的数据相衔接。此外对于历史文化名村和名镇,具备浓厚的农耕文明风貌,这也是村庄的发展历史和风貌的缩影,因此对于村庄的历史文化及风貌的保护用地,应予以法律保护。
        结语
        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引领新兴测绘技术的研发和问世,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测绘行业的综合实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权进.测绘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及技术设计思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9):215-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