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下)   作者:胡红池
[导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

        胡红池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大留镇镇北富花小学 065803
        摘 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能够学好数学知识就相当于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保障。但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小学教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分析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改变现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重要性 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而真正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小学开始。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发挥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逐点、逐步、逐层的渗透数学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综合性人才。
一、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一)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而传统教育,以教师讲课灌输为主,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容易造成学生读死书的恶性循环。所以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及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学校也对教师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以后的学习和深造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更应该加强素质教育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改变教师教学的传统思维,通过制定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思维、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的学习中。这不仅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教学方向,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够适应课堂形式的变化,并开拓思维,积极探索,从而共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共同努力下,一起提升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
        (一)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全国各地区需要的小学教师数量比较大,所以相对门槛会比较低,这就造成小学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是特别高,甚至会有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的系统教学的学习。这样的教学现状造成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只是在教师把基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完成,并不会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从而忽视了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拓展思维等的培养,并没有发挥数学的真正作用;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依据于教材和教案,以教师为主体,一方面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没有对课程的重点要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从而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效率低。
        (二)教学浮于表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比较贪玩,思维比较发散,上课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这种课堂氛围使得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在纠正学生的上课态度和课堂纪律,而对于教学课程,只是按部就班的把教案讲完,解题技巧和方法也是强行灌输,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或者死记硬背掌握公式定理,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仔细的讲解。长期下来,学生并不会积极思考,只能被动接受,使得对数学的兴趣逐渐降低,不能对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尤其在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越来越复杂的情况时,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影响了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人本出发。教师要把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本身,那么最有效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仅只是限于语文、英文等课程的教学。小学数学老师让学生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会表达喜欢、理解、困惑等情绪,及时反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内容。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更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小学数学课程的魅力。
         (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人翁的地位。所有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以教为主,而可以把课程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锻炼探索的能力,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当然,小学数学老师数学老师需要掌控课堂节奏,不能一味的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做题,而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否则由于问题太难,不仅没有探索的兴趣,反而破坏了学习的自信心。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在不断的教学中积极的摸索和反思。
        (三)创新学生的思维模式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点的要求,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方法,让学生能够有发散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渐进式培养的过程,而且对于小学生,更多的是引导,所以小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从课堂到课外,全面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创设生活式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很多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时间的教学内容,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我们周围有哪些知识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学会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让学习更加有效,也掌握的更加牢固。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数学解决不同的问题。学生参与到场景中,实际体验如果进行数学换算。这样的教学氛围,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师要关注评价的作用
        小学生虽然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是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例如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评价多以严格要求为主,并根据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评价则多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提升学习的自信心。也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从而发现彼此学习过程中的漏洞。教师根据评价的结果,综合分析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从而指导下个阶段的教学计划。
结束语:小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所以对于启蒙阶段的小学数学,更应该为学生以后数学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标准要求,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提供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效率,让小学生理解小学数学的乐趣,掌握知识点,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开拓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参考文献:
        [1]尚思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2.
        [2]赵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7(6):167-168.
        [3]袁洪静.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