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下)   作者:陈虹霞
[导读] 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促使受教育者的心灵得到净化

        陈虹霞
        天门市育才小学 431700
        摘要: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促使受教育者的心灵得到净化,老师要积极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音乐本身就具有美育的功能,通过旋律、歌词、节奏等媒介,刺激人们的听觉,表达出强烈的情感,促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放松。文章围绕谈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美育
        引言:音乐美育是指以音乐为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审美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审美认知,提升音乐素养,净化其心灵,让他们能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感受音乐的美,将自身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不论是进行音乐欣赏还是演唱,都能够感受音乐的陶冶,被音乐艺术环境熏陶,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是时代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转换了教学观念,不断的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一、营造教学氛围,体会音乐情感之美
        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具有目的性的,老师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课堂教学,要全面的了解音乐美的规律,促使学生的审美提升,培养其能够在音乐的影响下,发现自然中、社会中的美,学会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评价与创造。在音乐中每一首曲子都蕴含着不同的思想与情感,音乐中的美也正蕴含在这之中,所以教师在教会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体会音乐中的情感之美。老师要学会应用情境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氛围,引导受教育者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情境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美,透彻的理解歌曲中的含义,加深情感体验。在进行不同的音乐教学时候,教师要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将音乐中所体现的情感以及人物精神更好的展现出来,让受教育者能够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促使其对音乐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老师将音将音乐教室进行美化,让每一处都充满音乐的气息,变换死板的座位布局,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氛围之中,调动学习的动力,提升其对音乐情感的审美。情感审美需要在一定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出来,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多样的审美素材,在教学情境中展现作曲者的情感、思想,有效的教学营造音乐教学氛围,促进师生间距离的拉近,促进音乐美育教学的教学水平提升[1]。
        二、信息化技术教学,体会音乐文化之美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也在不断的发展,它渗透在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在学校教育方面更是有着很大的作用,学校引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受教育者更好的融入音乐教学中。信息化的教学设备通常有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教学设备等,老师要与时俱进,善于利用这些教学设备,帮助学生进行音乐与美育的融合,提升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挑选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能够从多角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名家的优秀作品,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播放,更多类型的音乐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弥补了传统的教材的局限性,有效的对小学生的视野进行了拓展,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审美。

音乐的内涵之美是歌词中所蕴含的文化之美,一首歌的歌词将简洁的话语通过美妙的音乐传达出来,教师要引领受教育者品味教学过程,体会其中体现的音乐文化之美,从而让受教育者得到灵魂的升华[2]。
        三、实践教学方式,体会音乐律动之美
        音乐教学不能停留在教材中,“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让受教育者学会创作音乐,将音乐带入生活中,再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音乐之中。小学生学会演唱音乐,才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悟音乐的律动之美,让他们能够自主的将乐谱变成唱出来的旋律,感受旋律的变换,体会音乐的律动之美。音乐教学要以美育教学为核心,通过教授受教育者音乐演唱时的节奏、音准等方面循序渐进的进行实践教学。老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让他们在游戏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以简单的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在他们逐渐的融入教学中,再逐渐的增加难度,激起受教育者的挑战欲,慢慢的掌握节奏,更好的学会音乐知识。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音乐演唱示范,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发音,教会其正确的演唱姿势,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让其唱出的音乐更加的动听,身姿也变得更优美,多样化的旋律让音乐变得更美好,陶冶了受教育者的情操,提升他们的修养。受教育者的模仿能力来源于教师,教师自身足够的优秀,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学生会更加的愿意参与,在实践活动中及时的纠正他们的错误,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强化了教学效果[3]。
        四、注重课堂训练,体会音乐创作之美
        创造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训练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调动其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要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小学生的心理学习结构,将音乐知识进行有意义的梳理,促使其愿意进行音乐创作,让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体现在课堂训练中,从而促进其能够更好的感受音乐创作之美。创造心理是人们心理结构中的高层次表现,是促进人们心理成熟的标志,老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教学训练,开展更加人性化的课堂训练,让小学生自由的进行音乐创作,鼓励其运用以学会的音乐知识和乐器进行音乐编曲,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音乐作词,然后在课堂上大胆的表演自己的作品,这个过程更有助于他们掌握音乐技能。小学生年纪还小,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对已有音乐进行二度、三度的创造,尝试利用一些高科技教学设备,对音乐进行创新,提升对音乐的创造能力,在创作过程中享受其中的乐趣,将自身对音乐的感悟融入到音乐创作之中,提升对音乐的创造之美的感悟,促进受教育者能够全面的发展,保证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贯彻美育教育,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思想,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重视课堂教学训练,让受教育者体会音乐中的情感、文化、律动、创作之美,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促使其情操得到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珊珊.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J].艺术评鉴,2019,10:111-112.
[2]杨雪莹,徐佳.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8,32:167-168.
[3]徐颖慧.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分析[J].北方音乐,2020,24:161-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