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城关中学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通过采取“以图导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得到进步和提升。地图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教学手段,将地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发挥地图直观形象的特点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以图导学”;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初中地理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因为地理既要求学生具备文科意识,需要有大篇幅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又需要学生具备理性思维,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一直是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脑海中根植地理地图的概念,这样学生在进行地理答题时才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和准确度,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认识到“以图导学”的重要价值,并且以科学的方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发挥“以图导学”的重要作用。
一、“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众所周知,想要学好初中地理,就必须要对地图有一定的敏感性,学习地理最主要的就是正确读地图和运用地图,只有将地图准确读出,并且能够根据不同题型在地图中确定位置,才能准确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现象,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难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教会学生正确读地图和用地图,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学习来正确解答地理知识。为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够科学应用“以图导学”的优势,不仅能够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地理结构,让学生做到脑中心中都有图,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结构,学生可以通过对地图的记忆掌握很多文字难以记忆的知识点,地图是将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再以一种更加直接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能够通过对地图的记忆,分析初中地理中各种难以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因为学生对于图像的记忆要比文字强得多,学生将地图及区域知识点变成一幅图画印在脑中,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和长时间的记忆。通过“以图导学”的应用能够将地理知识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地理学习充满更多的可能性,有效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善于运用地图形式展开教学
对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的应用,教师首先要从自身观念开始转变,要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认识到“以图导学”的重要教学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以图导学”最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对“以图导学”的内涵有所了解,再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学情展开针对性地研究,将两者有小融合,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图导学”模式的能够很好地体现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空间意识,学生能够通过对地图的了解加深对地理知识点的整合。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帮助学生将文字记忆转化为图像记忆,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使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以图导学”的应用,教师要把握好应用的顺序,第一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地图,对于不同地图上的要素都要充分的认识,包括地图名称、经纬度、区域分割线、比例尺等,让学生能够准确读图;第二教师要帮助理解地图的概念,在题干中遇到一些条件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地找出来。教师要努力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个地图的全景概念,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读图练习,真正发挥“以图导学”的教学价值。
(二)根据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地理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能够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有的学生认为地理很难学,其实主要原因都是在头脑中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框架,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混淆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丧失学习自信。教师要充分发挥“以图导学”的优势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类型”这一知识点时,学生需要在脑海中针对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当教师提出一个区域之后,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在地图上找出这一区域并且指出该地的气候类型,这是学生需要达到的最基础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借助地图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到更多的信息,比如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借助地图上的信息来分析该区域产生这种气候类型的原因是什么,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更为清晰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应用地图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
具备良好清晰的地理思维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的保障,借助地图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将地理与其他学科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地理的同时也能够树立一个整体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拓展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发现地图都是平面的,这时学生可能就会产生疑问:都说地球是圆的,但是为什么地图上的地球是平面的?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讨论思考,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为了让学生的理解地理的相关概念,避免学生出现理论与实验相脱节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地图上地球的左边和右边折叠连接起来,将平面的地图转化成立体的形式,这样学生会发现地球类似于一个球体,而且在立体的地图上去读图,对于地理知识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地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以图导学”的应用,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丰富“以图导学”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针对一些较难理解的地图,教师不要一味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将抽象的地图变得形象化,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容易被理解和接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通过动画向学生展示一个地图绘制的视频,让学生在过程的参与中加深脑海中会地图绘制的记忆。
例如:关于我国地形地貌、地形分布的知识讲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动态的教学课堂,边讲解理论知识边在课件上绘制地图,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就在地图上进行填充,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中国地形的理解,也可以将复杂多样的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和整理,便于学生学习,发挥“以图导学”的教育价值,用动态地图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以图导学”的内涵和教育价值有一个明确深刻的认知,之后通过不断地学习展开深入的研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此来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晶文, 邓欧, 李亦秋. "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0(2).
[2] 陈岩.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探讨[J]. 考试周刊, 2019(55):145-145.
[3] 徐立辉. 浅谈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策略的应用[J]. 新课程(下), 2019, 000(002):90.
周超 中学二级教师 大学本科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城关中学 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