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本,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下)   作者:林海文
[导读] 教师要想完成有高质量的学习,必须要让学生找到学习内在的源动力

        林海文
        汕头市达濠第二中学   515071
        摘要:教师要想完成有高质量的学习,必须要让学生找到学习内在的源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刺激他们不断地奋进。而经过观察发现,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教师给予学生的爱和关怀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可能会让学生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会产生强烈的懈怠感。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深入地贯彻以爱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让初中学生能够完成高质量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以爱为本;学习源动力;激发
        
        一、在初中教育中贯彻以爱为本理念的意义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贯彻以爱为本的理念,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经过实践证明,如果师生关系非常和谐,那么学生愿意主动地听教师的话,按照教师的建议来进行信息技术的练习。而如果师生关系处于对立面,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甚至会故意不配合来激怒教师,这种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如果教师能够贯彻以爱为本的理念,给予班级学生同样的关爱和呵护,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那么学生就会更加自觉地去回报教师的付出,用优异的表现回馈给教师,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付出并不是没有回报的,在这种情形下,就能够让学生保持更为积极的学习状态。其次,因为初中学生还并未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这一阶段没有他人的帮助和督促,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自觉性,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成绩便会一落千丈,这主要就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的源动力。而在教师贯彻以爱为本的理念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学生不爱学习的真正原因,并且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引导升,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对于自身发展所起到的明显益处,并且鼓励学生不断地去找到自己所擅长的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上是可以获得强烈的成就感的,在这种情形下,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在缺乏教师的督促下也愿意为了自己的兴趣和自己未来的发展而努力学习。
        二、初中教师如何贯彻以爱为本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
        (一)给予学生多重关怀,缓和师生关系
        在贯彻以爱为本理念时,教师首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将人文关怀落实到实处,在教育过程中,个别教师只关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熟练度,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练习试卷等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产生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对教师的反感度也更高。因此,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师生的关系有所缓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怀,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例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之外,还可以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情况,积极地与不同的同学进行对话,以更为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如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会发现,从成绩的角度上观察,我们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优等生和后进生,在面对这两种类型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贯彻公平性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同等的关怀,避免有些学生出现明显的愤慨心理,而且当教师发现学生的表现不理想不好时,不要进行苛责,可以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让他们能够不断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互相理解。


        (二)了解不同学生情况,注重兴趣激发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真谛是爱,在贯彻以爱为本理念时,教师除了给予学生的关怀之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几年前,我在担任班主任中,发现学生之所以无法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就是因为他们对于某些学科内容是没有太多的学习兴趣的,例如数学的枯燥无味,例如英语的听不懂,归根原因是老师按教材教学,缺少课堂的源动力,而基础稍差的学生根本无法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我认为,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地贯彻以爱为本的理念,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我发现某些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对于计算类的东西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在图形设计方面可能具有比较强的天赋和潜力。因此,我努力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行联系起来,针对于那些具有设计特长的学生,我让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接触更为的实践设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去接触更多自己所感兴趣的学科内容。而且我引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要想进入自己所喜欢的学校进行学习,除了自研究自己所喜爱的课程之外,一些基础的学科知识原理也是必须要掌握的,所以这时候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制定出更为清晰的学习目标,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完成高质量的学习。
        (三)创造舒适学习环境,提升学习兴致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让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致,教师必须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更为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源动力。以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当前的教材要求为学生布置特定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束缚感更为强烈。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对信息的技术的无师自通已经足够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了,所以,教师必须改变,在现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能够拥有学习自由权,必须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信息技术内容来展开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学习,最后呈现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权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会更强。其次,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师还可以营造出更为生动的学习环境,我在教学管理中发现,有一些年龄稍大的教师,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比较传统化的,课堂教学上缺少新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而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无趣。时代在进步,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我们得让学生知道“我要学什么”“要怎么学”,我们的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学生的兴趣调研,了解他们所喜欢的一些教学方式,对目前的课堂进行改革,让课堂充满新意,让我们的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我们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喜欢,而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产生的期待感,愿意积极踊跃地进行学习,我们的学生学习源动力就来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思考如何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进行引导,通过爱和鼓励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源动力,让他们能够在初中阶段就制定更为清晰的奋斗目标,愿意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安迪. 浅谈班主任如何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J]. 速读(下旬), 2017, 000(010):243.
        [2]泰尔斯顿, D. W. ). 让学生都爱学习: 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
        [3]何玉琴. 以爱为本,根据学生气质特点因材施教[C]//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 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