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习惯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下)   作者: 陈炫英
[导读] 习惯的养成对于每个人成长与进步而言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陈炫英
        茂名市信宜市教育城小学 525300

        摘要:习惯的养成对于每个人成长与进步而言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尤其是积极学习。习惯与积极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大大提高成长效率与进步速度,文章主要围绕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习惯,详细阐述了塑造积极心态,培养行为习惯;关注特殊学生,给予特殊关注;重视教学引导,改善学习习惯等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习惯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工作;方法探究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思维,而在小学阶段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积极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习惯,提高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帮助下,不断提高学习与生活的效率。而在实际小学班主任工作落实过程中,如何在学习与生活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仍旧存在的不足,不断改善并且能够保持住改善的效果,成为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重点思考的问题,以下几点内容是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习惯的几种有效途径。
        一、塑造积极心态,培养行为习惯
        班主任在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习惯,工作落实过程中,首先应当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现阶段小学阶段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家庭中长辈的关爱完全集中在独生子女身上,学生提出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够得到满足,很少有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中也产生了一种他人都应该迁就我的思想认识,因此在学校内学习的过程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更多的舒服与压抑学生也不愿意听从教师与学校的指令行动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往往出现各种行为涣散的出现。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心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这一阶段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够只发挥自身在学校中的作用,还应当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可分割,而学生行为习惯需要得到纠正,也必须要有来自家庭的强大保障,只有将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进行统一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并不特殊,家长对自己的关爱完全是出于亲情的考虑,在学校生活与学习当中,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的重要性。而在这一阶段,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言语与行为上的示范,为学生提供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环境,提高学生的转变主动性,并且在教师的示范下掌握个人行为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同时小学班主任还需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对学生的行为状况进行及时沟通,从而为纠正学生顽固的行为问题制定方案。提高学生的转化效率,真正塑造学生的积极心态,提高学生行为习惯的质量。


        二、关注特殊学生,给予特殊关注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积极袭扰树立起探究知识与提高生活技能的主动意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较为特殊,需要。小学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关注,并且加大工作力度。这一部分学生则是班级学生当中的问题,学生部分这类学生往往与普通学生相比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困难问题,心理状态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效率问题等等,这使得小学班主任开展的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习惯的工作,受到更多的消极影响。解决这部分学生产生的问题,对于小学班主任塑造学生积极习惯而言,具有更加明显的工作作用。
        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习惯,针对上述问题学生需要进行与众不同的工作方法。小学班主任需要为这些学生建立学习状况与生活状况的档案,在调查了解排查这些问题,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未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把这些学生的现阶段基本情况以及转化工作过程中的改变情况都写在档案中,并且将每一阶段班主任所做的转化措施也记录在册,通过档案记录让学生真切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且小学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具体改善状况设立一定的奖励。使这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转变带来的真切反馈。从而增加学生在改善个人情况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提高整体转化工作而言,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教学引导,改善学习习惯
        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做教书育人的模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师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条件之一。班主任负有学生管理与教学的双重任务,教学水平是选拔班主任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教学质量影响班主任的威信,直接涉及班级的管理效果。学生是课堂的受益者,也是教学质量的评价者,班主任的教学效果是学生课间、课后议论的话题,也是业余时间向家长汇报的内容之一。 优秀的评价对班级学生管理会产生凝聚力,反之,就会为班级管理带来负效应。
        为此,班主任要下大力度钻研教学,成为教学的骨干,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教学基本理论要扎实,教学设计要创新,课堂要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建立讨论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建立开拓创新思维奠定基础。认真批改作业,找出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辅导答疑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更新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探讨教改的新思路,发挥教学的优势,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务必重视的一点。
        四、结语
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速度与学生受到的指导方法,有效性以及个人习惯成长效率紧密相关,作为小学班主任应当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学习心态,为学生培养提升行为习惯,并且对特殊问题学生进行多加关注,在特殊关注中引导问题学生更快转变,并且重视在知识教学中增加对学生的引导,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全面塑造积极习惯。
        参考文献:
        [1]姚礼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7(97):27.
        [2]于雷.“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J].辽宁教育,2017(24):6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