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下)   作者:陈梦媛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对于课堂高效性提出来了许多新的要求,

        陈梦媛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初中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对于课堂高效性提出来了许多新的要求,而如何能够保证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成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点所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于历史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所接触的历史故事,而这与真正的历史是有着不小的差别的,这也容易导致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学生认知的偏差,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如何才能够避免此类问题,完成对于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将作为本文着重讨论的内容。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希望能给广大师生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预习复习;师生互动;讲解重点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便是课堂具有高效性,而高效性在笔者看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能给高效的完成教学,把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第二个方面,学生也应该高质量的完成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吸收,这两个方面共同考量着高效课堂构建的成功与否,其中教师的教授环节要更重与学生的吸收环节,倘若教师在教授的过程当中就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学生怎么能够达到高质量的对于所教授内容的吸收呢?在笔者看来,做好以下几点,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落实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都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应当做足的工作,不仅仅是在初中阶段,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课前预习都能够使得学习更加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讲授结束后着重解答学生的疑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并且学生预习结束后也对于课本上所要讲授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不会出现在讲授过程中仍然不知道教师讲到哪里这种情况。课后复习作为对于已经学过知识的梳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把握所要复习的重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这一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以下几个问题:“三大改造”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三大改造”的时间?“三大改造”的意义是什么?通过对于任务的布置,让学生了解课前预习应当把握的重点,预习也更加有目的性。在课程学习完成后,下一节课针对刚刚的几个问题再进行提问,把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让他们课下再花时间进行复习。通过这样预习与复习相结合的形式,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程度,并且这两项工作能够在课前十分钟以及课堂上完成,并不会太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二、增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程度
        课堂互动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形式,也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所在。但是对于大多数的课堂来说,师生们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大多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这样更加直接有效,但是无形之中拉远了教师于学生的距离,学生也并不一定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课程当中去。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去创新,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更加适合当今教学环境的互动方法,活跃课堂的气氛。而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尝试过不同于传统提问的互动方式,效果还算比较不错。
        例如,在进行“香港澳门的回归”这一课时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在课堂上观看了香港回归时的视频,在观看结束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关于对于香港的认知,对于香港回归这一历史背景的了解等等,通过这样自由发言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上气氛,学生也能够专注于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对于整体课堂效率的提高都很有帮助。互动还要求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和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三、重点难点专项突破
        历史作为一门更倾向于文的学科,知识点相对于来说更加的零碎。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把握不到知识的重点所在,这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时花费大量时间却得不到收益。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述的过程当中,应当对于课时中出现的重点进行强调。并且对于一些更加频繁的重点,可以考虑以单元为单位开专项重点讲解,这样能够对于零碎的知识点进行归拢,也更方便学生去进行识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降低学生对于重难点畏惧的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迎难而上,不断攻克新的难题。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单元学习过程当中,在完成了三个课时的学习之后,我们便展开了专项的学习。专门腾出一节课的时间来总结祖国为何会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并总结出本单元所要考察的重点让学生进行识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重点所在,针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通过详细的讲解来完成对于难点的攻克。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仍然需要顺应时代的需求,不断的根据新的教学要求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于课堂上的表现,及时针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因材施教。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肩负起的责任。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当注重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真正的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放下教师的架子,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感,整体的学习过程也会显的更加的轻松愉悦,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姜焕侠.引入新理念,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才智,2016(12)
        [2]彭永群.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文学教育(中),201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