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课堂中的新型实用人才培养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下)   作者:  姜艺缘
[导读] 中职旅游课堂模式是依据社会市场需求的职业技术类教育模式

        姜艺缘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311203
        
        摘要:中职旅游课堂模式是依据社会市场需求的职业技术类教育模式,在為社会培养出实用新型人才的同时,也为中职院校的其他应用型专业的教育模式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就现阶段的中职旅游课堂模式而言,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而在针对性地应对当前问题的同时,本文提出了从创新型的课堂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注重职业资格培训这三个方面来改善和优化当前课堂模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旅游管理;课堂;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通过旅游可以在充满压力的工作之余,得到充分放松和休闲。旅游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几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社会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加。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是专门输出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重要基地,因而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堂成效直接关系着我国旅游经济良性健康的发展方向。为此,如何有效提升中职旅游的课堂成效,既是目前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推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助力之一。基于此,本文对中职旅游课堂中如何培养实用新型人才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和阐释。
        1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中职旅游课堂是直接向社会旅游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当前中职旅游专业课堂的首先目标是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院校在课堂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做好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工作,这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实用新型技能,还有着较好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的中职旅游课堂还处在不断发展和摸索的阶段,当前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实践课堂的成效仍需提高
        中职院校的主要课堂目标是培养出能够胜任一线岗位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而实践课堂在整个中职课堂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实际的中职旅游专业课堂中,必须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切实的实践机会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实用型的创新应用人才,使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但目前的情况是,诸多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在实际课堂过程中,往往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做得更加扎实,而实践方面的课堂效果却不佳,追根溯源是很多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学历和扎实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但并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以至于在实践课堂中抓不住课堂重点,或者课堂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实质有较大的偏差。
        1.2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在当前社会的就业需求下,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扎实的专业水准,能够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的相关要求,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实践课程总课时应当高于50%。然而诸多中职旅游专业的实践课堂课时量却无法满足这个标准。甚至其中还有部分学校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场地而对实践课堂的组成部分进行一定的缩减,亦或只采用课堂课堂传授的模式来完成。学生没有真实的实践场地来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是纸上谈兵,会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低下的情况发生,当真正地置身工作环境时,容易不知所措,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1.3课堂方式较为传统守旧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将课堂活动的主体从教师转为学生,教师一味讲授的传统守旧的课堂模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中职旅游教育中,必须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让其主动地参与和投身到学习实践中去,主动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但由于受限于传统的课堂模式,一些中职旅游学校在专业课堂课堂中还沿用陈旧的课堂形式,使得课堂内容完全脱离于旅游业现状,整体课堂效果较差,无法达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的目的。


        2中职旅游课堂培养实用新型人才的具体发展策略
        2.1应用多媒体课堂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旅游课堂要取得有效的发展首先应该改善和优化滞后的课堂模式,可以借助当前先进的多媒体课堂手段,开展形式丰富的多媒体课堂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成视频、图像、声音,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模式,应用小组讨论和团队协作的形式来组织课堂课堂。另外,教师应该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帮助学生探寻最适合的课堂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并且实现学生的良性健康发展。此外,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堂手段的同时,在确保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多媒体的课堂内容后,可以通过实践课程还原多媒体课堂内容,以此达到环节的检验的作用,通过分组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之前多媒体课堂的内容,确保中职旅游课堂理论和实践的通道畅通。教师在制定课堂计划时,应该以实践性的课程内容为主,以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内容为辅,切实提出实践课程的课堂目标与实施方式,有效改变过去将实践课程内容作为辅线的情况。
        2.2校企联合,保障学生的实践教育
        中职旅游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实用新型人才,那么自然应该增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寻求联合发展。为了有效保证校企联合的联动效应,发挥校企合作的最大力量,应积极增强校企联合的平台发展建设。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作为实践课堂机制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加强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的保障条件。为此学校要选择起点高、标准严格的企业作为校企联合的实训基地,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实践价值与此同时,学校可以依据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实践课堂计划,依循逐层递进、有重点的指导原则,提出一年级学生注重导游技能方面的实践,安排学生深入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参加相应的实践,让其通过跟有经验的导游带团来获取相关的服务经验,并通过尝试独立带团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二年级学生则注重于宾客服务技能方面的实践,可以安排学生到酒店、客栈等联合企业所在场所,让学生从最基础的工作岗位做起,学会如何提供顾客需要的服务,并逐步向管理岗位靠拢,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各类酒店管理企业的运作模式与内部结构等,学会将书本知识联系实际问题。即将毕业的学生则可以练习自我情况,利用假期亦或是课余时间到相关社会旅游企业实习,在实现的工作场景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服务能力等,培养职业操守,积累相应的从业经验,从而达到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中职学校应该时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相关的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依据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实现与形成与旅游企业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岗位相一致的实践课程环境。
        2.3重视旅游职业资格的获取
        中职学校为了培养实用新型人才务必应重视旅游职业资格的相关认证与管理体系,要实现旅游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就必然需要建立一整套全方位且系统化的旅游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机制。[4]为了确保旅游认证资格的落地实施,学校可以将职业资格获取引入实践课堂的学分体系,要求学生必须获取两种与本专业有紧密关联的职业资格或者是技术等级证书,例如导游资格证、客房中高级证等才能顺利毕业。各个学校可以依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而编制适应本校发展的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体系,还可以实行校级技能鉴定和国家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模式。
        当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快速地发展时期,对于旅游从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对于新型应用型人才格外青睐。这就对于中职旅游专业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操技能,力求在拥有良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相信当代中国旅游业在拥有了强有力的后备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定能在日渐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真正实现良性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凌燕.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的误区及矫正[J].《新校园:中旬刊》,2015:84-84.
        [2]张玮.试论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的误区及矫正[J].《东西南北:教育》,2018:226-226.
        [3]聂新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存在的误区及出路[J].《时代教育》,2015:108-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