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利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一中学 716000
摘要:民间工艺是指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工艺作品创造,是艺术与人民生活的结合。而民间工艺并不单纯指向成品的发源地与生产地,更多的则是对于工艺作品其本身的蕴含价值与审美取向。所以,在初中美术的实践教学当中,教师若要深入展开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便可以以民间工艺美术为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与提高学生们的审美修养。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初中美术;审美教育
美术这门学科为何而存在,这是身为美术教师应该时常思考的问题。尤其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制定怎样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益,能够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是身为美术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所以,在初中的美术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深刻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从审美教育中入手,逐步培养学生们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在点滴之间带领学生们学习更多有趣的美术知识。并且通过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深入学习,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以此,本文也将通过分析民间工艺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来探索审美教育的意义以及实践策略。
一、初中美术审美教育概述
审美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们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中逐渐养成观察与赏析的意识,能够在日常中或学习中去用心审视关于美的每一样事物。尤其审美作为一种人类所必需的能力,拥有了审美能力,才能够在心智水平与人文修养上得到升华,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并且,美术本身就是一门有关于美的学科,在美术中,具有众多的流派与风格,所涵盖的美的类型也不尽相同。这也就导致了不同的人对于美的不同追求与欣赏。所以,在初中美术的教学工作中,审美教育便能够有效作用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们在面对美术作品中能够用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思维来欣赏与辨析,去挖掘其中的价值与技法,培养更为高尚的艺术情操。这也是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形式。
二、民间工艺美术对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积极意义
1.提升学生审美素质
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我国独特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有着极其独特的审美体系。在初中美术的教学阶段中,教师也要着重于此进行教学,以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内容与载体,在教学中力求提升学生审美素质。在美术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们去认识美,体验美,让学生们了解基本的美的形式,使学生们在民间工艺美术中去欣赏与认识蕴藏其中的美。而民间工艺美术包含了众多的艺术作品,有着一定的概念范畴。而教师便可以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们去进行欣赏,让学生们开拓视野,丰富自身对于工艺美术作品的认知,在看过更多的作品之后形成一定的美学积累。换而言之,当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时,便能够帮助教师深入发展审美教育,进而提升学生审美素质。
2.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无论是进行何种学习,都是需要建立在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之上的,不然则是学之无味,并不利于更深层次的学习与理解,不利于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血液当中,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教师也要以多种方式方法来带动学生们产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们能够顺利展开深层次的学习。尤其在审美教育当中,民间工艺美术作为具备我国民俗文化特征的美术风格,在课堂中进行有效渗透,便能够让学生们在接触中慢慢产生兴趣,以一种新奇的,且带有东方神韵的美学内容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们从自身的角度去观察、去欣赏、去感知,让学生们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审美能力。
3.增强民族自信心
所谓民间工艺,则是指我国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文化,是指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美术形式。而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了上下五千年的积淀,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历史车轮的不断滚动,今日必将成为昨日,现下留下的艺术作品,也会成为未来备受瞻仰的民间艺术。
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工艺美术方面的元素教学,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中华民族的血液相连,让学生们在美术学习中去感受中华子女血液中的涌动,去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
三、民间工艺美术渗透到初中美术审美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1.合理安排课程体系,给予学生学习空间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提高学生学科知识储备量为第一要务,这样固然不错,但是,在教学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所以,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深入展开审美教育,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内容,合理安排课程与知识体系,在课堂中去给予学生们充分的学习空间。尤其在渗透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更要清楚教学脉络之根本,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带领学生们去学习。比如在《我们的装扮》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课本的阅读来领略各具特色的装饰物。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去合理设计出完整的课堂安排,让学生们一点一点接受美术的学习。如以面具制作为题,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欣赏课本中的作品或教师准备的资料,来对于面具制作有一定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对于民族服饰的观赏来让学生们去探究面具艺术的形成过程,去挖掘更多民间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去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去提高对于民间艺术的认识与审美。
2.转变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氛围
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会有许多教师仍困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中,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而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当然,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代代人总结流传下的经验所形成,自然有着教学效用,但是在如今的环境中,为初中美术课堂进行模式换新,其实也是一种对于教学有利的举措。转变教学方式,去填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短缺之处,便能够有效的去激活初中美术的教学课堂氛围,使学生们都能主动的投入到美术的学习当中,感受更为有趣活泼的学习体验。比如在《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们传递“书画同源”的观念,为学生们培养起基础的对于传统艺术文化的认知观念。并且,笔墨丹青也是作为民间工艺的表现形式之一,可以将其运用到各种物品的制作上。在画印的制作学习中,教师便能够以书画为内容,来让学生们去欣赏我国这独特的艺术呈现形式,给予学生们一个艺术熏陶与审美享受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当然也要让学生们懂得什么是画印,常见的形式有哪些。最后再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尝试设计制作自己的画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评价的应用,在教学中及时给予学习反应与肯定,去激活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沉浸于此,尽情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3.贴近学生生活,挖掘生活素材
民间工艺美术自然要落脚于民间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们回归于日常生活当中,去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自己身边是否存在着有关于民间工艺美术的元素与作品。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视角来深入到生活当中,培养提高其观察能力。并且,坊间常言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但具体来源于何处,来源于何物,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与探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使课堂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生活中的常见素材,让学生们亲自动手用生活素材来制作自己的作品,去感受一番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诞生”。比如在《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的教学中,教师大可以让学生们回到生活中去发现身边的工艺品,并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一番。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们利用收集来的生活材料来进行手工制作,去尝试制作出具有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美术作品。
四、总结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环境占据的位置很是重要,而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也要勇于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去渗透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李凡璠.从艺术设计教学角度分析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利用价值[J].教育现代化,2019(64).
[2]赵少普.探究走向生活化的初中美术教育[J].好家长,2019(50):19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