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安徽省亳州学院实验小学 安徽省 亳州市 236800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的精华思想、增加民族认同感,同时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祖国的日益昌盛,提升民族自信力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要形式。本文结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为现代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思想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从而达到逐步深入人心的教育目的。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现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学科,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英语文化的接受与传递,并将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渗透的载体,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自身文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公认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还能做到双向文化的输入平衡,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通过跨文化的语言学习,让学生既要了解英语文化的内容,同时也要熟悉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为未来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从小培养学生了解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
我国具有漫长而悠久的文化历史,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思想,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传承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与生俱来的义务和责任。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从小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培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才能让学生长大后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思想。
2、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诸多关于做人、做事的哲理性故事以及语言,而且很多寓言故事道理浅显、通俗易懂,非常符合小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小学生的思想与认知是在不断积累中逐渐完成的,因此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才能更多的获得传统知识精髓。英语课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知善恶、辨美丑,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步入人生的正轨[1]。
3、为学生将来跨文化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当代小学生正成长于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英语是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因此在学习英语中必然会涉及到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传统的英语教学忽略了传统文化的融入,小学生一般都是从西方文化角度学习英文,但是如何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英文表达却知之甚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提升民族自信力、加强文化输出,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的学习,避免跨文化交流时出现不尊重、不礼貌的现象。
二、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的问题分析
1、注重语言基础思维灌输,忽视传统文化培养
英语作为一种沟通性的语言,并不是为了成绩而学习,而是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在生活中。因此忽略了文化语言的融合,将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小学生年龄小,对于本土的文化理解就较为浅显,教师单独重视语言的知识,却忽略了文化培养,那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就无法将本土文化向外部进行传播,这也与我们当前的现代教育目的相违背[2]。
2、没能形成有效体系,教学内容较为零散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校也正在尝试通过教学课程融合传统文化,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教学没有形成有效体系,同时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还不足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完整性的教学模式。例如春节“Spring festival”是我们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是很多教师常常从其字面内容进行解释,忽略了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深刻文化影响,如此浅显的解释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
3、理论知识较多,实践课程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注重学生语言思维运用能力,而忽略了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文化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实践向学生传递思想价值,而教学实践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较少,因此不能形成完整的具象思维,常常伴有学完就忘的困扰。很多教师可能在教学中向学生传递部分传统文化知识,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进行探索,但是由于年龄的关系,小学生很难依靠自主能力进行深入学习,因此思想记忆也难以加以巩固[3]。
三、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实践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1、提升教师个人传统文化修养,为英语教学做好基础准备
教师是学生的教育引导者,如果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不深了解,那么也无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学生,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正确教育和引导。首先教师要接受正规的传统教育文化,通过课余时间进行自我文化修养提升,阅读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其次,教师要将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学习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促使传统文化通过更加精准的英文向学生传递,提升教师个人传统文化修养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速度,而是要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内涵较为丰富和深远,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磨合,以实现跨文化的教学传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便于学生吸收理解。
2、设置传统文化实践课,为学生紧密接触传统文化提供路径
我国汉语博大精深,常常只有一两个字就表达了较为准确的含义,但是如果要想与英文相融合,则需要长篇幅的解释与翻译,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纯理论化的教学知识一般难以接受和理解,因此需要为学生设置更多的传统文化实践课,为学生提供与传统文化密切接触的路径。首先在英语课堂中要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提供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从学习的角度,增加文化认识程度。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开展和组织有关传统文化的实践课程,由于小学生具有具象思维,因此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此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灵感,
3、创新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双向文化的交织融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常都是以西方文化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在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促进课堂教育实践的重要方针。小学英语三年级PEP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内容是关于西方人见面时所用的礼貌用语,如:Hello!/Hi/Good morning!/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利用网络等资源搜索中国人见面是如何行礼打招呼的,课上让学生进行表演,再现真实见面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古人如何行见面礼,还能获知在现在的正式场合,如何不失分寸地行礼打招呼。
结语:加强民族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课题,将传统文化融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相关的教育人员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有一颗海纳百川的态度,为学生今后的多元文化融合以及跨文化交流做好相应的教育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沈秀芬.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应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29):78.
[2]罗岚,潘舒婷,罗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7):137-138.
[3]闫绍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英语课堂[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