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宏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
摘 要: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模式。而现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现象很严重。以至于高分低能、动手动脑创新的人才培养陷入了死胡同。如何把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教学与种植基地有效结合,从理论与实践必要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教育方针,课程标准,教材知识系统,实验教学,意见,必要性
一、党的教育方针必然要求。
塔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历来是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全局,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必须依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好群众满意的高质量的现代化素质教育,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身参与、经历各种活动,才能获得更加具体的知识与能力。体会实践出真知、体会生活即教育、体会科学是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得的学习规律。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核心素养。
二、以课程标准为标准,重视实践种植基地的活动
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识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生命科学作为小学科学四大领域之一,在小学科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限于教室内,依靠PPT展示图片或播放影视视频,依据课本满堂灌知识点。这样不能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更不能经历科学过程、获取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及学习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大有弊端。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教学做合一。重视科学种植基地在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实践出真知。从选种、观察种子的结构;到育种,观察种子发芽及其需要的条件、到植株的生长,开花,观察花的结构;到结果,观察的结构、种子的传播。观察植物的一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的特征。植物与周围其他动物、植物、环境等的关系等等。都有很大的意义。这比单纯的上课讲理论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三、对教材知识系统分析,重视实践种植基地的活动
从2017年秋季起,从一年级开展小学科学课程教育。小学科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学段都有有关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要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与水平,知识体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低年级简单认识植物。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就是认识植物,观察整株植物及常见的叶的特征,理解植物是有生命的。下册虽然学习简单的动物知识,但与植物也有密切关系,相互关联,也需要到校园开发的种植基地去观察。到了二年级,上册就学习地球家园,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而学校的基地可以直接提供显示土壤中的动植物材料,比在课本上抽象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从一二年级科学教材来看,我们要低年级学生重点在观察、认识周围常见的动植物,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
这就要求实地观察调查体验显得非常重要。比仅仅看课本及教师的PPT提供的教学素材好得多。我们要好好利用校园种植基地更直观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科学知识、态度、方法与技能。
2、中年级知识逐步提高。到了三四年级,随着学生的阅历的丰富,知识的发展,认知能力的提高,要求对生命领域的动植物观察学习要求更高、知识点更细。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虽然观察蚕等动物,但这些动物与桑树植物息息相关,是不能离开植物单独存续的。这可以利用学校的植物基地更好的观察学习。四年级上册“食物在身体的旅行”,四下“新的生命”单元,要观察的油菜花等各种花、果实、种子的植物六大器官及萌发。这就对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更需要理解动植物构成、如何产生后代、生命周期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仅靠书本知识总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重实效,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情境体验、探索求知、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着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效性的核心则为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及切实学习及真实的感悟。
3、高年级知识体系趋于完善。到了五六年级,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各种学习技能和创新方法与时长进,学习的程度也更好的上升到一定环境中去学习。如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等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才能进行,而不是孤立的学习一种植物或动物了。而是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学习。更注重个体与整体环境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要搜索校园里的各种动植物,找出他们的相关联性,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利用学校实验种植基地更好利于学生观察学习。六下学习细胞及单细胞生物,学习的知识深度更加深了,把学生的科学思想境界提高了更多。这要求我们利用好植物种植基地来了解动植物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及关联性。更有利于我们人类保护动植物,进而更进一步保护环境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
实验种植基地来探索小学科学实地实验探究活动,学生走出课堂,立根大地,改变教师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形式,重在劳动实效,强化学生实践参与、情境体验、探索求知、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着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激发劳动的热情,体会劳动的艰辛,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研究, 重视实践种植基地的活动
《意见》明确指出“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综合运用观察、观测、模拟、体验、设计、编程、制作、加工、饲养、种植、参观、调查等多种方式,促进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有机融合,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从这个《意见》中我们可看出要强化实验教学活动,不仅仅注重室内的操作性实验,更要创造条件加强室外实践活动的教学。利用好学校的实验种植基地为教学服务。
总之、小学科学的我们要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小学科学教育不能像语数英等教学方式来教学。科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我们不能强调课堂上重理论请实践,那样课堂很是枯燥无味的。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 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 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 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 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