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练代教,让小学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教学更高效 —小学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教学案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下)   作者: 孙丹
[导读] 2020年10月,我校常规教学研讨活动以“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为主题

        孙丹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   312300
一、案例背景
        2020年10月,我校常规教学研讨活动以“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为主题,利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呈现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旨在研究并探讨有利于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检测的课堂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本文以《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投掷单元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期,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展示自我,学习兴趣十分高,学生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同时也有注意力不宜持久等特点。通过水平一原地正面投掷轻物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投掷技巧。本课在复习原地正面投掷轻物的基础上,创设投掷的情景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玩中学、玩中练”,在主动探究中了解原地侧向投掷轻物的动作要领,掌握原地侧向投掷轻物的正确动作,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投掷类运动的良好兴趣。本次课打破传统投掷教学以单一的教学为主的模式,采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教材“三个一”(有单一的技术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以此为核心的游戏)的基本要求,用大量“以练代教”的练习手段与方法来巩固,提高所学技术动作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体能。

二、案例片段呈现
        1.单一动作巧变,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在“方法就是内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必过于细化技术动作教学,但是课堂教学构建时,必须在单元的框架下,提炼出本课时的知识关键点,同时根据知识关键点,设计出丰富、有趣的单一动作。
        【案例1】在原地侧向投高的练习中可采用垒球对墙进行投掷练习,根据墙上不同高度的线来进行投高练习,让学生学会通过球砸墙的声音直观的感受出手的力度与速度,通过对比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蹬地、转身”这一动作。
        在单一动作环节让学生体验了各种角度、各种器材的投掷,在丰富、有趣的单一动作练习中,学生始终处于好奇、好玩的状态,能自然的完成“蹬地、转身”这一关键动作,改变了以往投掷课上整齐划一、毫无激情的课堂氛围。
2.组合练习多样,发展学生体能
        发展体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技术学习的基础。因此,在组合练习环节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体能”因素,提高课堂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和熟练技术的目的。
        【案例2】在本课的组合动作环节,采用自由练习的形式提高练习密度,充分利用场地不同远度线的作用,给学生创造的挑战,既有了高度,又有了远度,极大程度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运动技术能力。适量的时间与强度的刺激后,让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剖析动作的重难点,提升对动作表象的理解与掌握,再练习再提升再强化。设置场地两侧进行炸碉堡比赛形式,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积极性,巩固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技术动作。
     练习场地:




3.比赛游戏“会用”,凸显教材运用价值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教学内容的传授和灌输,没有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体验的机会,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会。而在本课“游戏比赛环节”的设计中,让学生学会在跑、爬等不同环境下运用投掷动作,“射击”固定和移动目标,通过游戏,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技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面对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


        【案例3】游戏冲过封锁区
        [目 的] 发展投掷、奔跑和躲闪的能力。
        [准 备] 球场一块、软球若干个。
        [方 法] 学生按人数平均分为甲、乙2队。甲队分两组站在两边线上,每人手持一球,以整个球场为“封锁区”。 乙队站在球场端线外,当听到教师发出“冲锋”信号后,以快速跑跳和躲闪动作冲过“封锁区”,到对面端线以外。看有多少人被球击中,双方交换进行,以被击中少的队为胜。
        [规 则]1.投掷人不得踏线,不得进区掷球。  2.掷球只限击腰部以下部位。

以上三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根据原地侧向投掷轻物的项目特征,来设计的技术练习、组合练习和游戏形式。在单一技术动作设计时,通过无球到有球层层递进的教学手段,来突出原地侧向投掷轻物的教学重难点;在以单一技术动作为核心的情景练习时,通过挑战性的场景自由练习来巩固原地侧向投掷轻物动作;在掷准游戏中,以游戏的形式学会并巩固运用所学技术,同时,也能发展学生反应能力、灵敏素质等等。本课所有环节的课堂教学手段的设计思路,都是围绕“以练代教”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会运动技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会运用所学技术,激发学生参与投掷运动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享受投掷运动的乐趣。

三、案例反思
        1. 教学手段要有针对性,才能达成预设教学目标
本课的预设目标是初步掌握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为主的投掷技术动作。在片段二的场景自由练习时,虽然在学生练习前,教师已讲解示范并强调过练习要求(利用所学的原地侧向投掷轻物动作练习),但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运用原地侧向投掷轻物的技术动作不多,那么该教学环节的教学手段设计就失去了它的本意。所以,在发现问题后,立刻两声哨停止练习,再次强调所要完成的要求,组织学生再练习,那复习巩固原地侧向投掷轻物的技术动作就更有针对性。同时,通过多种投掷练习形式的结合,能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2.精讲多练,提高练习密度
        对于简单技术的教学,需要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 “技术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练出来的”。如片段二中运用简单所布置的场地要求与内容,学生的练习密度达到最大化的提高,在暂停讲解动作时,自由站位停在原地,也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在课堂中用精炼的语言加上师生互动的示范,既可以让学生专注听讲并快速理解,又可以达到多练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步骤环环相扣,及时评价与反馈   
        一堂课的基本要求: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三个一、复习成环形、放松内容化、少讲需多练、安全组织妥,这些因素是构成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是需要教师自己去掌控与把握的。本次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步骤环环相扣,但值得深思的是,课的热身部分虽然有持续2-3分钟的身体练习,但是,与接下来主教材原地侧向投掷轻物的关联性还不够密切。基本部分教学环节中,对个别学生的纠错指导还有待加强,尤其组合练习中,示范讲解时需提出“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动作好,好在哪”明确动作要求,那学生就能有目标性的进行练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与反馈,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改进动作。
        4.技能目标设置要更加合理与准确
        教研活动结束后,师傅明确指出,一堂好的课先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要提高技能目标设置的准确性,也就是量化与全员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提出具体化目标三要素:课题、条件、标准。我认为对技能目标的具体设定能够让执教者目标明确地进行教学,也能清晰的展示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