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下)   作者: 唐必锋
[导读]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唐必锋
        湖北省枣阳市民族小学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的基本内涵,而法律是保障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在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将成为教育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重点针对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

        
        在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和先进技术、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出教学辅助设备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感受到家庭幸福、学校美好、社会温暖,这就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健康生活、快乐生活。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反思、总结和学习,保障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任何学科教学过程中,知识学习普遍来源于生活实践,并对生活实践提供指导。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生活元素与教学课堂的融合,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切身感受、体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供便利,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知识的真正意义。
例如,在“心存感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组织小学生共同到附近养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聊聊天、唱唱歌。由于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比较高,尤其是爷爷奶奶更加溺爱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转变小学生的思想,使其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从而学会感恩,成为独立、孝顺的孩子,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另外,在信息时代,很多电子设备得到了普及,如网络、电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不利影响,法律意识薄弱,无法准确定位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做不了。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儿童节时到少管所进行表演,并准备礼物,使小学生和曾经失足的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不断优化学生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有效开展游戏教学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将小学生生活作为基础,培养小学生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涉及生活元素的一门综合课程。

这门课程是一门温暖的课程,既能够为小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又可以引导小学生积极、愉快、有责任心、有创意地生活。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这门课程,注重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享受课堂学习快乐的同时,充分显现出学科教学的特色和魅力。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游戏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把握小学生这一特点,引进更多游戏活动,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自主参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中。
例如,在“上学路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游戏活动进行教学,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个小组扮演的角色不同,第一个小组的学生扮演交警、第二个小组的学生扮演行人、第三个小组的学生扮演司机,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巩固已经学习的基本交通信号,激发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成就感,从而体会到交警的不易,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自觉维护交通安全,努力成为懂安全、讲文明的小学生。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能够将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图像、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使教师能够节省更多的解释时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相关案例,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出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注重案例分享,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感受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网络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案例投放到电子白板中,通过这种方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扮演这一案例的内容,学生通过扮演、观看,分析出案例的原因,并以小组形式共同探讨这一案例对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启示。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案例,案例内容既可以是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又可以是网络热点,并通过信息技术针对案例进行引导,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法治意识。
综上所述,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极易被忽略,很多学校虽然设置了这门课程,但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无法发挥出课程的实质作用。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创新内容,加强对小学生的指导,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道德与法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自由度,教师根据学习主题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基本信息的了解,认真观察小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以此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34(007):25-27.
[2]戴秀霞.新课改要求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小学时代:奥妙,2018,000(008):47,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