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魔尺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下)   作者: 柏建莉
[导读] 开学伊始,时隔一年,学校让我教自己曾在前年教过的班----现在的六二班
        柏建莉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咀头小学   
        开学伊始,时隔一年,学校让我教自己曾在前年教过的班----现在的六二班。回想起四年级时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好学的劲头,以及自己对孩子们的承诺:“老师在六年级等你们”,我欣然接受了此班的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
        谁曾想,时隔一年,孩子们的变化太大了,用一个字形容就是“乱”,课堂乱、课间乱、作业乱,大家还都不服管教,用尽一切力量尽情的玩,导致每位上课的老师一提起六二班学生都直摇头,是大家口中公认的差班、问题班。
        为了尽快改变班级现状,我可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如谈心、交流、鼓励、批评、叫家长、口头表扬、物质奖励,恩威并施,严慈相济------自己想的、上网查的、经验累积的、能用的我都用了,但每种方法管一两天,过后又犯了,怎么办?曾想过体罚 ,但法律不容许;也想过请回家,却于心不忍,孩子们都六年级了,耽误了课程也不行;叫家长陪读,也不是长久之计。
        忽然有一天,我想到了戒尺。记得自己上小学时老师有一把戒尺,它是我上学时最怕的物件,虽然老师未曾打过我,但我对戒尺的惧怕与敬畏今生难忘。在我心中,戒尺已不仅仅是一把尺子,更是一种威严的象征。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就网购了一把戒尺。
        我拿着戒尺,问学生“这是什么?”“戒尺”学生们扯着大嗓门大喊着,有的学生阴阳怪气,有的学生乱跑一气,有的学生三五成群还在说闲话,根本把我和戒尺不放在眼里。于是,我拿起戒尺在讲座上狠狠地拍了两下,戒尺发出“啪啪”响亮的声音,这两声才将吵闹的学生吸引了过来,好奇的看着我手里的戒尺。
        “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用?”
        “用来打人的。”
        “用来打我们的。”
        “不对,用来打捣乱的学生的。”
        “谁能告诉老师戒尺的来历?”
        “古时候老师用来打学生的。”
        “是的,戒尺在过去指的是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小木板。对学生有训诫、警示的意义。”
        “老师,你是不是也想用它来惩戒我们。”
        “这可不行,法律规定老师不能体罚学生。”
        “就是,老师不能这样做......”
        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教室顿时炸了锅,无奈之下我又举起戒尺在讲桌上“啪啪”敲了两下,学生这才停止了讨论,用不屑一顾的眼光看着我。
        “想听听戒尺的由来吗?”
        “想。”
        “传说,朱元璋有一个最大的对手,名叫陈友谅。在朱元璋打败元兵后,把陈友谅也灭了,并建立了明朝。
        有一天,朱元璋睡觉时,梦到陈友谅持刀朝他砍去,猛地从梦中惊醒,冷汗连连。

朱元璋还没平静下来时,太监来报,说娘娘产下一子。朱元璋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梦,是否理解了那个梦的意义,揣摩着这可能是陈友谅来寻仇。于是,下令杀死皇子。
        有位足智多谋的老臣听说这件事以后,便奉劝朱元璋等那位皇子长大后,就送他去边关,不要伤害他的生命。这个皇子就是朱棣,小时候相当顽皮,不喜欢读书,只爱舞枪弄棒,不服从老师管教,不把老师看在眼里,又打又骂。所以,很多老师根本管不了朱棣,纷纷请辞离去。后来请了徐善述,这位老师很聪明,知道朱棣不吃硬的就来软的,为了让他读书,每次都是把书顶在头上,跪在皇子面前。
        朱棣见老师对他很是敬重,于是感动之余好好读书。不曾想,朱元璋有一天来访,看到这一幕,勃然大怒。把老师扶起来,立即赐给他一根戒尺,并告诉他;此尺如朕亲临,皇子不听话,就用戒尺打手掌。
        自此以后,朱棣读书非常用功。于是,老师教训学生的戒尺就此流传。”
        看到学生被我的故事吸引住了,我趁热打铁讲了少年邹韬奋、鲁迅、郭沫若、魏巍和我小时候与戒尺有关的故事。最后我说:“同学们,老师今天将戒尺请到咱们班,意思只有一个,希望大家将戒尺的训诫作用记在心间,时刻牢记校规校训,让戒尺时时提醒每位同学改变我们班乱的现状,心存敬畏戒尺,心中有把“尺子”的人才不会走偏,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真正为社会作贡献。让这把戒尺警示大家改正错误,努力学习行不行。”
        从此这把戒尺走进六二班的教室,用它历史的光圈帮我训诫着六二班的每位学生。
        刚开始,戒尺仅仅就是一把尺子,功能就是敲打。敲打那些目无校纪校规的“混世魔王”;敲打那些经常不做作业混日子的“小混混”。
    渐渐的,我发现 ,它已超越了它一般意义,不仅仅是一把尺子,更是一种威严的象征,远比一般的物件管用。班风、学风逐渐好转,课堂越来越有序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其他的陋习也越来越少了。班级工作走上了正规。
   于是,我因势利导,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学习戒尺上刻的《朱子家训》,教育学生做品德高尚,学业优良的学生,树远大的理想,效果非常好。
    现在,这把戒尺依然放在教室里,但我已很少用它来惩戒学生,它更多是一种象征。
    在孩子的人生路上,必须有一根戒尺,让他明事理,懂分寸。
        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让我更加觉得将“戒尺”请进六二教室有了法律的支撑,用戒尺的威慑力管教学生成为我的法宝。
        戒尺的故事会继续演绎,管教学生,不让他长成歪脖子树,成为栋梁,戒尺功不可没。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讲述戒尺的故事,训诫着我的学生,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书育人事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