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力提升为抓手,加强教研组建设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下)   作者:徐香云
[导读] 教研组是一个集体,团结合作是完成事业的保证

        徐香云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 318000

        
        摘要:教研组是一个集体,团结合作是完成事业的保证,和谐共进是发挥合力的基础。“团结协作一盘棋,改革创新全组心”是我们教研组的组训,“不用扬鞭自奋蹄”是教研组的微信群名。一直以来,教研组秉承“求真务实,形成合力,快乐工作,提升素质”的思想,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踏实、有效、卓越为工作要求,以加强教研组建设为保障,以培养年轻教师为着力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探索学生成长和学科建设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素质,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教研组确保把学校的办学特色(科技教育生活化、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和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研组教师坚持在教学中教研,在教研中教学的方针,根据语言教学规律,开展课题研究,从研究中学习,从研究中积累,从研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力提升  教研组

        一、在课题研究中锤炼自己
        1.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随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发,英语组老师分析了当时的教学现状,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先后开展了《高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实验研究》等7项省、市级课题研究,主要对学生从阅读动机、目的、计划、策略、资源、材料二次开发和课堂观察等7个方面进行了阅读能力的培养,改变了英语教学从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转变。
        2.以学生参与为切入点。坚守课堂主阵地,实实在在地去面对自己的课堂和学生,去发现问题,紧紧抓住问题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践中去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完成了《“讨论-探究-再讨论-再探究”的英语语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等几项省、市级课题研究,从“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出发,探寻发展学生综合语言技能路径,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以培养年轻教师为着力点。年轻教师是教研组的后备力量,年轻教师的发展是教研组改革和发展的“瓶颈”,也是学校特色形成的突破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教学平台以及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应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以《台州一中英语组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之探索》课题研究为基础,制定目标,以老带新,使年青教师明确努力的目标,让他们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4.以学校顶层设计为先导。基于学校的顶层设计,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路径,把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英语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做到“接地气”,在基础性的基础上,体现高位的发展。进行了《英语教学中的生活化科技教育》、《英语新教材环境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英语演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等课题研究。打通必修和选修,把英语演讲引入课堂,倡导以提升演讲能力的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在教研活动中丰盈自己
        1.加强学习,以理论指导行动。
教师自我学习的内动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教研组教师的学习做到“四结合一体会”,自学与组织学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外请与内邀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读后或学习后谈心得体会。
        2.丰富活动,以教研增添活力。
        1)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年轻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释放教师的创造精神,特别是允许有不同的方法,在教学理念、内容、模式、手段等各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引导和鼓励年轻教师上出“自己的课”,在实践中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思想,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选课—备课—研课—磨课—开课—说课—评课—思课”一条龙。做到每人每学年至少开设一节校级或备课组级公开课。
        2)以讲座的形式给教研组内老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讲座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理论阐释、阅卷体会、课题交流、精品课程编著、教学心得介绍、新高考新题型策略交流等等。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养的同时,也增强了老师的话语权。
        3)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同事间的学习与借鉴,教师之间专业切磋、协调合作、相互学习、彼此支持。教师们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心得,及时交流。旨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激励教师的竞争意识,增加教师交流活动,包括校际交流。

三、在读书活动中积淀底气
        王维审老师曾说过:“无论何时,成长都是自己的事情。与舞台大小无关,与有没有掌声无关,与利益得失无关,与别人的评头论足无关。成长需要这样一份坦然的心态:既不做‘万骨枯’的悲哀,也不求‘一将功成’的荣耀。成长需要这样一份自信:只要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时间终将会在你的身上积淀出一些东西。”而读书活动恰恰给老师、教研组以底气和一份自信。
        为了扎实推进学校“走进经典”读书活动,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的良好氛围,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大小读书交流活动,短者5-10分钟,长者40-60分钟,涉及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等教育经典类书籍以及《新课程标准》等,大家交流感想,畅谈感悟,抒发情怀。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目的是把苏霍姆林斯基、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和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读书分享活动也比较“接地气”,对接新高考改革、对接教育教学活动、对接教师发展。大家一致认为读书活动收获多多。有位老师说得好:读书以书为师,听同组老师的分享以师为友。有书共读,有友共话是件幸福又幸运的事。
        参考文献;朱连云. 学习型教研组创建实务(上)[J]. 中小学管理, 2004(11):19-22.
                        罗移山.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研组转型建设研究[D].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