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实践 要在探究 实在体验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下)   作者: 王小丽
[导读] 和田市伊里其乡中心小学地处城乡交接处

        王小丽
        和田市伊里其乡中心小学
        摘要:和田市伊里其乡中心小学地处城乡交接处,占地面积比较广阔,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自由开放的活动空间。本校长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合作探究能力等策略研究。结合学校特点,学校致力于种植基地的开发与研究,目的让学生走出教师,走进大自然。在体验和探究在得到锻炼,更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教学实效性得以提高。
        关键词:科学素养 合作探究能力 体验 探究 实效性
        小学科学四大领域中的“生命科学”尤为的重要。其中观察植物的种子结构,花的结构,叶的形状和结构,生命的周期,种子的传播以及蜗牛,蚯蚓的生存环境等都需要走到大自然中去参与、去观察、去探究。所以单纯的书本和实验室模型教学是不会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教师的教学方也是单一,索然无味的,连带性会导致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大大的降低。走进大自然这个活生生的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校试验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建立势在必行,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学习,还能使小学科学的教学实效性得以提高。
        一、筹备和计划
        (一)所有科学教师和校领导的对接
        种植园的建立需要种子,树苗,化肥,人工管理等,要经过学校的批准和基金的申请。所有科学教师每人都写好个人想法和建议之后与校领导进行对接,结果一致通过。因为学校一直比较重视环境的优化和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种植园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立根大自然研究。改变了教师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形式,重在劳动实效,强化学生实践参与、情景体验,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着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学校领导表示赞同,大力支持这一做法,并要求科学教师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然后和财务后勤商量具体的细节。
        (二)分片管理,责任明确
        1.学生的责任
        去年学校就种植了大量的冬青,蔬菜,花草等。由于没有专门的责任人管理,导致学生在打扫卫生时踩踏和不小心拔掉,最后不了了之。今年先做好计划,由科学教师制定更完善的计划书再实施。计划把学校科学种植基地划分为16块(每块地插有中队旗),制定年级种植园挂牌责任制。从土地翻耕,种子的筛选到育苗,再到锄草,施肥,浇水,到最后种子的收集和果实的采摘都由包办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2.教师的责任
        整个基地由“科学工作室”负责整体规划、协调,各年级科学教师负责课程实验的开发、种植社团的指导以及与科研合作单位的项目安排与协调,全体科学教师负责校本课的开发实践。每个学年初始,在本学年要使用种植园基地的老师都要到“科学工作室”处填写种植实验园土地使用预登记表,以便合理预算资金、规划分片管理;每个学年结束后要填写种植实验园土地使用情况反馈表,总结年度 经验、汇总年度成果。责任到人和班级,实行包班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责任心。
        (三)场地的规划和作物的种植
        1.学校操场一圈空闲区域比较狭长(图中蓝线框的区域,文中图片都是),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区域,容易造成破坏。计划种植一些常绿乔木(例如冬青)、小灌木(小叶女贞),不仅方便管理而且常年保持绿色,使学校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有一抹绿色,充满生机
        2.行政楼前面两侧有两块的空地,面积比较大。学校的重要活动和会议都在行政楼举行。所以可种植一些花草,观赏性花果树(桃树、杏树)比较有仪式感。而且学生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就是操场和卫生区,种植的植物种类要齐全一些不能过于单一,方便学生对植物花草的认知,观察和探究学习。可将空地分为四块,靠近行政楼门口种草本植物,两边木本植物,这样形成对称美。

      
        3.学生食堂那里有好多空地,有靠墙的,有中间的。可以在靠墙一排种上藤本植物(蔷薇、爬墙虎等),开花时节满墙的蔷薇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因为藤本植物占据空间小,旁边可再种植一些花草。
        4.教师宿舍楼前面五块空地比较宽广,属于放松休闲区域,可种植花草。每天早晨起床和晚上放学回宿舍,花园式的环境是一天的美好心情的开始和疲惫后安心休息的结束的重要归宿。
        二、种植园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提高教学实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一)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1.具体分班制度,低年级的学生分的区域离教学楼近一些,方便学生的管理。并让学生亲手制作自己班级种植园的牌子,写上名字。在此过程中可以联合综合实践课教师,带领学生学会观察,形成合作的意识。
        2.规划好每块地的种植后,先拉一些温性肥料(牛粪、羊粪等),对植物园地进行翻耕。这个低年级的学生有些吃力,要求三五六年级学生参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注重锻炼他们的科学探究,实际操作能力,继承并传递科学精神。
        (二)种植及管理过程
        春天买一些花草的种子,木本类植物就由学校后勤统一去大巴扎购买。教学生认识种子的分类,结构和区别。把土地规划好以后,再一次翻耕,疏松土地。准备种植的工具并了解使用方法。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科学的记录植物的生长特征,过程。记录叶片的变化(由两片变成四片再到六片等),了解植物需要的生长条件(温度、阳光、水分等)。在小学科学课中,有一节课是“花的结构”,实验室是有油菜花的一个模型,可是学生对着一个模型和来到种植园实地观摩肯定是不一样的效果。但是把学生带到植物园里,对着成片的油菜花去讲解,不仅教师教的有依可据教,学生也学得津津有味,提高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收获果实与收获思想
        等到收获的季节,学生可以亲手采摘劳动成果,并且以比赛的形式展示,比如:摘枣子,掰玉米,摘棉花,收花生,采摘水果。比赛获胜的小组可以优先获得挑选果实蔬菜的权利,也可以把这些东西带回家,拿给爸爸妈妈品尝,让家人一同感受学生的喜悦,同时加强校本联系,增强感情,做好纽带,使教师和家长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
        学生在种植和采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劳作的艰辛与快乐、体验到了生命的成长过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激发劳动热情,体会劳动的艰辛,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目的。注重实效,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情景体验、探索求知、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
        四、实践成效和前景计划
        开放的实验种植基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动植物问题的资源库,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各类动植物生存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的实践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取得课堂实验需要的各种材料;也可以把课堂实验中的疑问或练习本上的探究题拿到这里试一试;甚至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根据现场资源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对生物科学感兴趣的学生有了进一步探究的空间。
        总之,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离不开良好的科学实验与探究的场所,和田市伊里其乡中心小学实验种植基地的开发实践为小学生的情感培养提供广阔的天地、为各种类型的学生 探究活动提供了沃土,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认识,对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及创新潜能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他们提升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学生个人终身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更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