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问题解决模式,提升语文阅读教学实效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陈丽明
[导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

        陈丽明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永固镇保良小学    526438
        摘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要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小学生对阅读进行深入地思考及分析,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及质量。本文探讨了问题解决模式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指引小学生深入地参与到阅读学习及思考当中,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及质量,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及发展。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

前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把握问题解决模式,使小学生联系问题参与到阅读学习及思考当中,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理解。把握问题解决模式,注重联系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实情出发,运用问题进行教学引导,突出小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对阅读知识进行有效理解及掌握,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加强师生共读,做好问题设计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小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做好问题设计,引导小学生有效地参与到阅读学习及思考当中,对文章内容及内涵进行有效地把握。在师生共读视角下推进阅读教学工作开展,教师要注重对阅读教学的目标予以把握,并将阅读目标转化为阅读问题,使小学生联系问题进行阅读,并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共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整体角度出发,联系小学生阅读学习的能力,做好问题设计[1]。同时,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注重把握问题的引导性,对小学生阅读学习起到指引作用,使小学生联系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思考,结合阅读对问题进行解答。
        例如,从师生共读视角出发,对问题解决模式应用,教师要先对阅读内容有一个了解,并联系文章的结构、基本内容做好问题的设计,使小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通过阅读对问题进行解决。在师生共读视角下,教师要对阅读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好把握,并注重联系阅读关键点,做好问题的精简,使问题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解决,对问题的难度和密度做好把控,突出适中原则。这样一来,通过联系问题指引学生进行阅读,使课堂教学实效性得到提升。如在阅读《鸟的天堂》一课的时候,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鸟的天堂在哪?
(2)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通过联系问题设计,促进师生共读,并指引小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内容及内涵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以达到既定的阅读目标,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2]。
二、突出教学重难点,突出问题导学核心
        问题解决模式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结合,注重联系问题引导小学生对阅读的关键点进行把握,使小学生加深对阅读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小学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要注重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为小学生指明阅读学习方向,使小学生深入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3]。

联系问题解决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首先,问题解决要突出关键点。在阅读学习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为小学提供问题思考方向,使小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如在阅读《一夜的工作》一课的时候,思考“总理为什么要晚上加班,为什么不先批阅我的文件,而是要我等到天亮呢?”联系问题,引导小学生结合上下文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通过联系问题,使小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地把握。
        其次,突出矛盾性。在开展阅读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结合问题解决,对文章的矛盾进行把握,从而对文章的内容及内涵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在阅读教学中,把握问题解决模式,使小学生联系矛盾进行质疑,并通过探究思考,解决矛盾,解决问题,对文章的内容及内涵做好学习及理解。如在《草船借箭》一课学习时,联系问题——为什么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10万支箭?通过联系问题,把握冲突,使小学生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进行感知。
        最后,把握阅读的深刻性。联系问题解决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思考。如在开展《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学时,联系文中描写“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结合问题解决模式,引导小学生围绕“鱼”和“诱惑”展开思考,使小学生对“鱼”所代表的深层次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强化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做好课堂教学评价,深化问题解决模式
        联系问题解决模式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教师要注重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进行创新,对问题解决模式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做好把握,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做好改善及创新。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做好教学改进和创新[4]。
        例如,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问题导学模式,引导小学生对问题解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反思,把握自身阅读学习中的优势。同时,联系小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互动评价,使小学生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对自身的问题及不足进行有效地改善。最后,教师对小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对问题解决模式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不足进行改善。通过创新课堂教学评价,使问题解决模式与小学阅读阅读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地结合,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素养的有效培养和发展。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有效地应用,引导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文章内容、内涵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君霞.语文阅读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21(04):82-83.
[2]王鑫.群文阅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222-223.
[3]徐世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教学反思[J].文学教育(下),2021(03):145-146.
[4]陆晓霞.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264-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