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语文要素 落实语言实践——统编教材低段“童话类”课堂的建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陈洁
[导读] 一个孩子说话是否得体,童话类故事的复述
                      
        陈洁
        杭州市萧山区贺知章学校 311201
        【摘要】一个孩子说话是否得体,童话类故事的复述,看图讲童话故事的能力,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用水平的,从这点来看,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其实就是言语运用,低段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可以定位在童话类课文的“语用教学”上。
        【关键词】  语用  童话类课文  课堂构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基本上能够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但似乎少了一点语文的思考。从源头追逐,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宗旨”是什么呢?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语言应用能力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一、一二年级“童话类”课文内容梳理
年级    内容
一上    精读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
园地(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猴子捞月亮》《小白兔和小灰兔》……
一下    精读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荷叶圆圆》《要下雨了》《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
园地(和大人一起读):《狐狸和乌鸦》《夏夜多美》《三只白鹅》
二上    精读课文:《坐井观天》《纸船和风筝》《小蝌蚪找妈妈》《雪孩子》《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风娃娃》……
园地(我爱阅读)《企鹅寄冰》《称赞》……
二下    精读课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枫树上的喜鹊》《我是一只小虫子》《小马过河》《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
园地(我爱阅读):《笋芽儿》《小柳树和小枣树》
二、追寻低段童话类课文教学策略
        (一)创设语言运用的环境,实现语言的迁移和语用。
        统编版教材的插图色彩绚丽,有趣又生动,能帮助孩子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捕捉语言的训练点,为学习构建支架,在感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还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想象力。
        1.根据范本提示,进行扩充。
        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他们的原有的知识储备比较少,具体事物只存在直观表象,对事物缺乏足够深入的认识,也缺少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训练应有梯度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训练过程的层次性,稍加提示,孩子就能收获理想的答案。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经历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这些句子的类型。因此,我们把童话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理解、填空、造句”这三步,文章中的句子作为示范举例。仿写句子要建立在理解课文句子的内容上的基础上进行,然后以填空的方式仿照例句说话写话,最后再放手让学生用这种句式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雪里的小画家》,运用课文里的句子模式,让孩子进行仿写课文内容。
        
        2.同一种句子形式,进行拓宽。
        同一种句子的形式,要想其变得更加丰富,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训练学生,下面的案例,就是增加说话内容的丰富性。如和都。可让学生从这几方面去说:谁和谁都怎么样?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这样子去训练,学生就不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更不会只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教学路径的创设,要求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求在孩子学习的黄金期,时刻抓住机会。
        (二)适当运用奖励机制,让“一言堂”变“群言堂”。
        要求学生学会看图写话,首要条件是培养儿童学会说话。刚刚进入小学的儿童,存在说话不完整、啰嗦等问题,但只要我们在课堂中有意地加以引导,不断地进行说话训练,训练的方式需要多种多样,慢慢地就能使他们懂得应该如何把一句话说清楚,说完整。在低段教学中,识字教学渗透在每节课中,所以课堂上识字教学要和说话训练紧密结合。识字教学中,要更加重视方法的引导,时刻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独特的识记方法,方法有组词、造句、编写字谜。识字教学中还要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不断地在课堂上练习口语表达。对一年级学生下册的孩子,可把平时简单易懂的字组成词语,并用词语来造句。此外,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扩句成段的方法培养儿童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在书面表达方面,可以用几个词语之间的联系,看图写话来进行语言的组织能力的训练。
        在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注意”两个生字时。我如下进行设计:
        【现场】
        师:狗熊是怎么通知大家的?
        生:“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师:真会读书,不仅找到了句子,你还把“注意”这个词读准了。
        师:注意的“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宝宝。以前我们学过一个字和它长的很像,你还记得吗?
        生:住。


        师:是呀,住是人住,所以是单立人,而注以前是指把水、液体等倒入容器中,所以是三点水,根据偏旁的意思来识字,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的事情可多了。上课时,我们要注意—— 课间活动时,我们要注意——   天冷了,我们要注意——
        师:注意就是要引起人的重视……
        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孩子认识了生字,也让孩子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说话,作为低段语文教师,课堂上时刻提醒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应提高出现在低段语文课堂上的频率。
        
        (三)巧用课堂评价语,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上,教师富有童趣的评价语言能更好地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使孩子更好地投入在学习的课堂中,使课堂学习的分为更加活泼,且充满童趣。低段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不仅能够调节教学,还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当中受到启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更加明确。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做到教学语言富有童趣,及时地进行评价,评价语言要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口头语言,也可以是身体语言,物质奖励、星级评价等等。习作要求中,可以在教师墙上开辟“童话乐园”习作专栏,展示分享习作。通过多元的互动和分享,可以让想象的种子萌发出更多奇异的花朵,让学生体验到想象带来的乐趣。
        (四)正确解读词句,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家乡噢诶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词句,并有一定的积累。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较低,且没有相应的积累,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含义颇深的句子,想要理解,存在一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可以结合实物演示、结合图片、视频、微课等方式,给孩子搭好学习难点的支架,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如二上《小蝌蚪找妈妈》和《雪孩子》,都可以进行很好的积累和理解运用。
        如一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中《秋天》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观看视频,让孩子体会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区别,后期再加上图片对比,教师通过一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的图片,视频对比,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一片片表示叶子很多。

        (五)巧用插图补留白,提升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部编版的课文插图形象生动,内涵颇深,如果实实在在按照课文插图讲,会产生局限性,就会对孩子的想象力造成影响。借助插图,去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大胆想象课文所要表现的情景画面,走进作者内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作为一名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师,由于和孩子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他们的世界中,常常去想学生喜欢什么,他们是如何进行思考,去贴近他们的生活,常常地为他们带去快乐。
        在教学《咕咚》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课堂交流:说一说,图上的这些动物都在干什么?学生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会找出与问题相对应的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提取信息:野牛先问——,在问——、——、——、——,最后问——。教师提示:这里野牛的话“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只出现了一处,难道他就只问了一次吗?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发现文章内容的留白,引出猜想补白。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猜一猜野牛还会拦住谁?会说些什么。野牛拦住——,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说:没看见,——说““咕咚”来了。”
        教师扮演遇事冷静的野牛,来采访一下大伙,问问大家此刻心里在想什么。……
        (五)培养读背能力,提升孩子仿说仿写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大声朗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每节语文课必须要出现的训练环节。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又必须建立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因此,低段语文课堂要特别重视生字的认识、生词的理解、难懂词、难读句的讲解,让学生把课文内容了然于心,走进文本,同时还要启以他们想象,使他们能够在大脑中对文本内容有深入的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领会得更深入,通过朗读,表达的感情就越明显,这样,朗读的水平也会有所提升。众所周知,儿童记忆力非常强,如果他们能对课文内容有所理解,只要再多读几遍,很快就能熟读成诵。平时读得多,背得多,慢慢的,学生就能把书本上的一些语句转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后期进行说话、写话时就更能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而且,这样的表达也更具准确性,句子也会更加生动具体,久而久之,学生还能由仿写到创写,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书面写作也会越来越生动。
        在教学《棉花姑娘》时,我把课文内容梳理在一起,让孩子们先听我范读,发现棉花姑娘需要医生替他治疗的心情越来越急切,来指导孩子想象说话,提问:棉花姑娘希望(         ),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棉花姑娘急切的心情。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童话课”不仅是知识层面,也是方法层面的,更是思想层面的。“童话课”教学要花力气,精雕细琢。只有把这些课上好了,学生学习才不会含糊,生长课就省力了。语文课堂的本源性在于挖掘出潜藏在孩子们内心的对知识的理解,语文课堂应该呈现的是不断激发出孩子内心的想法,聚焦学生能力生长的关键因素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童话课中去发现并汲取“怎么读”“怎么写”的方法,提升孩子的各项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2011,7.
[2]郑晓霞.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12.
[3]黄伟.小学低段故事类文本教学的策略研究[J]. 2019,7.
[4]朱文红.活用习题巧指导,讲好故事提素养.小学语文教师, 2019,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