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圣华 张文佳
汉川市刘家隔中学 湖北 汉川 431600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出现为现代的教学提供了发展方向,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当下的时代中并不适用,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适应老师,这种教学方式并不符合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也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优势,为学生制定最科学的授课方法,从而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活水”。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模式 “新鲜”
1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
1.1以教师为主体,忽略学生的感受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出现之前,我国课堂上的授课形式大部分都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则需要记好笔记,根据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自己去理解、消化。在语文的教学中这样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更为严重,初中的语文教学并不是一时记住答案就能会了的,它需要学生在理解问题、答案的同时能对问题、答案进行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为什么是这种解题思路?”只有在不断地思考、归纳、总结中,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进步,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在初中阶段能在语文考试中获得高分的人少之又少的原因。
1.2以习题册为主要教学的途径
语文是一门不同于数学的学科,语文更重视的是一种阅读思维。在数学等理科的教学中多做一做练习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将练习册的地位放得过于重要,在大量刷题的同时,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对已经做过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大量的刷题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只能是白白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而已。同时以练习册为主要的教学途径也使得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弊端更为严重,大量的刷题,单一的教师讲解,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语文阅读中的真正内涵。因此,在长时间的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以习题册为主要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2为初中语文注入新鲜血液
2.1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
我国宋朝时期的教育家朱熹有言:“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发展。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使得课堂上讲解的方式发生转变,教学中更多地会考虑到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为学生服务,去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难,留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师在讲授《沁园春·雪》这一篇课文时,应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相关信息,对这篇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接下来是对文章的内容分析,这一环节可以分给学生完成,将文章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由不同的学生来分析,这样就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学生会在对文章的准备中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则可以在学生的分析中发现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漏洞并指正出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刷题要重要得多。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也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学习状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许并不适合全部的学生,但是以学生为中心就给了学生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合理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2.2“互动式”教学
在现代语文的教学中,传统由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性的知识点的讲授不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彼此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和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积极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语文是一门思想的科目,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展开思想的翅膀,进而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取得较高成就。语文课堂的互动也需要教师对课堂中的授课形式方法进行创新,采取更有效更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中参与进来。例如,在《我的母亲》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讲自己和母亲的故事,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文章修辞方法的使用,使自己的发言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这一情景当中,增强学生对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感情,进而能够更好地去把握这篇课文。在初中时期,学生乐观活泼,积极,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此时期,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进而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语文素养,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
结束语
语文的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但是在这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状态并不是很好,这也是为什么在初中能够取得较高分数的学生很少的原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新教学方法,为当下的教学方法注入新鲜血液,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分析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学习素养达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华旭.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J]. 魅力中国,2021(3):176. DOI:10.12294/j.1673-0992.2021.03.266.
[2]尼玛卓玛.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初中语文教学课堂[J]. 文渊(中学版),2020(8):1012-1013. DOI:10.12252/j.issn.2096-627X.2020.08.1460.
[3]杨永辉. 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模式构建分析[J]. 学周刊,2020(23):77-7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38.
[4]杨晶晶. 互联网中的语文 ——探究初中语文互联网教学新模式[J]. 中华传奇,2020(14):34. DOI:10.12220/j.1003-9619.2020.14.029.
[5]徐瑞华. 试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J]. 甘肃教育,2019(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