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李娟
[导读] 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在学习各个科目的时候不单单要学习基础知识

        李娟
        广东省化州市第九小学,525100
        【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在学习各个科目的时候不单单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在这一基础之上锻炼到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从而成长为一名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那么,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不单单是学生的事情,也需要学校教学教育者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从而更高效地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学好语文,并且培养语言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等等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阅读与书写是组成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元素,读与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语文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为专业的语言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所以,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是当下语文教育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课堂教学中运用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诵读语文内容,提高学生语文诵读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以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开展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阅读和书写的习惯,热爱中国文字、热爱中国语言、热爱中国文化。
        一、语文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模式的意义
        在小学的教学课堂中运用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阅读与书写相结合,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关联,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探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加高效地将读与写相结合,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加高效。  小学学生的年龄还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还较浅,对于学习还较缺乏主观能动性,所以缺乏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以及不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那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正是学生系统性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黄金时刻。这时,语言能力的强化可以分为两方面,既包括了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也包括了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即人们常说的“输入”与“输出”。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堂更多融入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对于读与写能力的学习以及学习过后的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
        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主体,强化学生本位的阅读教学理念。教师则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激励,让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体性。通过营造良好的读写相结合的课堂,让学生有想法,能动笔地学习,能够让学生投入自我情感去感受作品,去了解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感受作品的同时能够通过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学习作者怎样来抒发自我情感等等,从中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能力,阅读写作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简简单单的文字看似很简洁,但其中背后却蕴含着许许多多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开展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投入,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鉴赏情景,这样学生无法准确、高效地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能感悟到语文这一门学科背后的魅力。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文章,了解作者,读准文章出现的生僻字,让学生给段落分层,概况段落大意,找出文章中出现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和夸张等等。在学生阅读完后让他们试着用文中找到的手法仿写句子,从而达到读与写相结合的效果。语文除了古诗词,还有长篇大论的散文,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较高的信息提取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不单单是对于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起到帮助,也能很好地为学生在更深难度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带来便利【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高效的读写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朗读的能力不容忽视,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自己朗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一起阅读文章,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进课堂,融入进文章中,不断培养自己语文阅读能力,开拓自己的思维,营造一种读写相结合的气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培养,那么在朗读训练中老师的范读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的阅读训练能不能达到预期的作用,与老师的范读息息相关,一名语文老师好的经典诗文范读,甚至能让学生透过课本去看清人物的形象,听清人物的声音,看清文章描绘的风景,清晰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等等。能够激起学生阅读文章,探索文章的好奇心,达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老师的范读,最直观的就是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范读去感受到老师的情感,再透过老师的情感,去感受作者的情感【2】。
        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语文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学会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在教学时,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的思考完全呈现给学生们,应该让他们通过理解文章形成自己的想法。一名语文老师好的范读,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染和熏陶课堂上的学生,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忽视也不容忽视。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具备良好的朗读能力至关重要,良好的范读是架起学生与课堂内容交流的桥梁,范读的好与坏也是一名语文老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它能非常直观的反应一名语文老师的课堂感染力。所以不管是在备课的时候还是在闲暇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注重自己朗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打造读写相结合的语文高效教学课堂,努力让自己做一名可以成为范读榜样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语文文章的阅读能力,通过老师的范读,自己的诵读与阅读,提高自己读写相结合的学习能力[2]。
        结束语: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被人们视为重中之重,那么在这个背景下,使得社会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高,假如。一名老师能将课堂教学内容讲解的生动活泼并且能高效地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的讲解更具活力,课堂也变得更加有趣。那么这名老师一定会为学生所爱,他的学生们也可以快乐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究[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 2019
        [2]吴敏.读写结合,让学生习作有些“味道”[J].写作(下旬刊). 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