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华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花荡幼儿园 225200
对于幼儿来说,合作交往的能力,就是幼儿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的能力,包括学会分享与共享、合作与交流、等待与轮流、关爱与抚慰等。合作交往的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也必须遵循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
一、家园共育---提供榜样,强化合作意识。
合作是一种具体的社会行为,必须让幼儿在具体可感知的情境中体会、领悟并强化合作的意识。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更要注意用自己的言行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高明的教师会经常请幼儿帮忙来一起合作完成一个小作品、一项小任务。让幼儿在与老师的合作中感悟合作的意义,感受合作的快乐。
家长和教师要为幼儿建构相互交往的环境,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我们很多老师就能经常的对幼儿说:“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行为,以鼓励为主的适时的引导与强化,让幼儿逐渐产生了合作的意识,使幼儿初步萌发合作交往的内在动机。
二、家园共育---创设情景,体验合作交往的情感。
有一次,我们给小班的幼儿创设情景游戏“运南瓜”,看到一个个大南瓜都犯难了,一个人“运”不动怎么办?在老师的提醒下,有的两人合作: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有的三人合作,中间还有一个拎;还有的把更大一点的,四个人一起抬。当幼儿把一个个南瓜都放到他们的目的地时,孩子们的脸上都荡漾着笑意!老师问:你们想了哪些办法啊?孩子们说得头头有道,他们个个都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可以想象,就在这样的看似简单的游戏中,合作交往的意识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种子。
三、家园共育---游戏活动,学习合作交往的方法。
我们的老师都会不止一次的发现:幼儿来告状,某某小朋友“打”了我一下。究其原因,那幼儿便怯生生地说:我没打他,是想和他玩。多少次我都在思索着同一个问题:孩子的心是稚嫩的,是天真的,是友善的,只是他们还缺乏正确的交往方法。于是,在每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所隐含的教育性,捕捉教育的契机,培养交往意识,学习交往技能。在语言活动中,我们通过生活化的故事,让幼儿移情体验,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能感受他人的愿望,理解别人的处境,从而产生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休验和亲社会行为。幼儿园的社会性区角活动,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家”是他们主要生活场所和最熟悉的地方。因此,从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娃娃家”开始,为幼儿模仿家中的角色在活动中与同伴交往。但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多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以班级为单位的区角游戏已无法满足他们模仿社会活动的需要了,为了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我们尝试着开展全园性平行班之间的社会性区角游戏互动,这样活动内容逐渐增多,涉及的范围 也逐渐扩大,如“乡土创意房”“花开世界”“小农人创意访”“农家小院”等等都成为幼儿游戏内容。每个幼儿可根据自已的意愿和兴趣去参加其中某一组的活动。由于活动内容是幼儿自已选择的,而且每组由不同班的幼儿组成,像一个临时“大家庭”,因此,幼儿表现出积极的求知欲望。特别自主孩子们在一个更自由、广阔的空间中,在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小环境中学会自主、谦让、协作,初步学会了合作交往的方法。此外,谈话活动也是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如:我们组织“我的好朋友”“新玩具一起玩”等活动,通过谈话,幼儿之间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友谊,掌握了交往的技巧。
四、家园共育——增加机会,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社会交往往往是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也是我们应及时把握的极佳的教育契机。在每天晨间锻炼后,我们为幼儿安排5-10分钟的自由交谈时间来通报自已在家里听到的新闻,介绍自已感到最高兴的事情,畅谈晨间活动的体会,开展热点问题的讨论,进述有趣的动画片等等。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在自由活动时间我们还组织开展玩具展览,让幼儿自带玩具来园,做好标记。先让幼儿介绍玩具的名称、玩法,然后与同伴共同演示玩具。接着让幼儿选择玩具自由活动。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积极交往行为,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一起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该怎么办?”“你想玩别人的玩具应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说自已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能抢夺、捣乱等。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讲讲自已活动的感受,“你和谁一起玩?”“你觉得大家一起玩怎么样”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交流情感,共同分享快乐,强化幼儿已形成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做个有心人,留意孩子在生活中的交往行为、交往水平,适当地作一些交往技能技巧、态度行为方面的指点、帮助,让孩子学会协商,学会谦让、分享,让孩子懂得宽容,具有同情心,如让孩子学习说:“我们一起玩积木吧”,教育孩子学会问:“能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吗?”:“我让你……使孩子懂得帮助别人。
节日活动正是为幼儿创设愉快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时机。如在庆“三.八”与妈妈同乐活动中,为了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我让大班和小班或中班和小班小朋友一起开联欢会。从排练节目到布置会场,我都让两个班的幼儿一起参与,如共同制作小挂件和小饰物,合作完成瓷砖壁画,共同排练《我的好妈妈》、《夸妈妈》等歌舞表演。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和合作的社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 这种社会教育观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课题之一。而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可以达到目的的,这也需要老师、家长们做个有心人,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