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杨冬梅
[导读] 根据新课程改革方案,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杨冬梅
        甘肃省临泽县滨河小学   734200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方案,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性学习以及探索性合作学习为主的教育模式。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升级和更新,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空间,全面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亟待解决,在布置小学语文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接受和完成能力,以及内心的真实需求,科学合理的对作业规划进行优化升级,在保证一定作业量的同时能够实现学生全面的提升,真正达到作业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作业优化
1优化设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社会亟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阶梯,是国家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时代的要求需要当前社会务必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加健全的人格特性以及独特的视角,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建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
        传统的语文作业内容基本上是由教师随堂布置,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且形式单调、评价方式片面等,导致学生对于知识认知、能力的培养及运用均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而作业优化设计不仅可以巩固学习的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知识吸收、内化、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的载体,是对于文字及其含义的理解和运用的一种重要工具。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进行系统性地学习语言知识以及对本国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的过程。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学生将来的语言知识学习以及阅读理解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特性,老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个性化的课堂设计和课堂互动,还需要在课后作业中增加相应的实践性和趣味性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全面认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兴趣。
3优化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探索和实践
3.1增加作业趣味性,提升学习乐趣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是由授课老师进行随堂布置,作业的内容一般是要求学生对于新学的知识进行背诵、默写以及抄写的过程,整体形式单一。长时间进行重复性的劳动,难免会使得学生对于作业产生恐惧和厌烦的心理,使得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点降低,难以形成自我驱动力,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地发展。


        因此,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加强学生对于知识地理解和运用。例如,在学习和《杨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不限形式的作业布置。对于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要求其对于身边的一种水果进行类似的描述;对于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将生活中的水果进行特征性的描写,同时赋予一定性的说明和解释性的文字;对于喜欢古诗词的同学,可以与绘画摄影的同学合作,将诗词描写在绘画和摄影上,形成一幅更加完整的作品。通过这种自主性强、灵活性强的作业安排,能够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激发对于作业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完成作业,增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3.2增加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新课标要求,语文作业的设计需要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因此,在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造性、趣味性以及开放性的改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使得学生从小树立独立思考、团结合作以及提高创新能力。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信息的获取方式更加地简单,学生在面临作业难题的过程中解决途径在不断地增加以及过程更加地简化。因此,为了避免学生过度性地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了自身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需要保证作业的独立性、独创性,使得学生无法完全依靠网络解答问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的要求。
3.3增强作业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教育观点和教学模式对于作业的设计,往往是单一而又枯燥的,作业的内容也只限于教学课堂中的补充、巩固、重复、积累的内容,重复性较高、固化思维较强。课堂内的知识点未能很好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形式主义较严重,学生对于作业的态度也是敷衍了事。久之,学生对于课堂作业便失去了兴趣,无法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在设计初始需要对教材中的重难点,以及知识架构进行拓展和延伸,利用故事性进行内容的描述,增强学生队友作业的感观,实现兴趣赋能的过程。例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独立理解课堂内容,之后利用故事性的描述方式展开对于文章的理解,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新课改教育标准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增强实际生活与课堂内容之间有机地联系。同时,加强作业本身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探索的自主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在轻松快的环境下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吸收、理解和运用,最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鸿芬.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 发现(教育版),2017(1):53. DOI:10.3969/j.issn.1004-5023.2017.01.048.
[2] 郎振华. 基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4):80. 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14.077.
[3] 管雪梅.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 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7. DOI:10.7666/d.y1239471.
[4] 可丽.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资讯,2015,13(4):181. DOI:10.3969/j.issn.1672-3791.2015.0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