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 刘静
[导读]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刘静
        枣强县枣强镇康马中心小学 河北 衡水053100
        
        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改变学生的传统被动性学习方法。因此,通常情况下教师开始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实际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使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就能及时接受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途径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核心素质的培养,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教师转向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成果评价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环境突破了传统数学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使各地区、各年龄层的学生对资源有更多开放的搜索条件,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以上背景,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促进教育信息的开发,充分挖掘信息工具和数学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改善信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1信息化范畴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普及,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有效地改进教学策略。通过计算机或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更深入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这样,教师可以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便于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目前,由于学生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他们大多时候不会主动向老师提问。因此,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差。此外,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和老师也只有将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板书,基本没有改变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模糊,没有建立长期的教学目标,所以导致老师的教学是按照教材的要求来完成,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个人发展需要,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全面发展。在当前信息化范畴大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2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
        2.1课前探究,小组合作自学互动
        自主学习不是“封闭学习”或“孤立学习”,而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学习伙伴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互动与交流培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在课前安排小组探究任务,帮助学生提前构建知识框架。以江苏省教育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卷中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为例,教师首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三组,然后将课前探究任务推到教学平台上,如下图所示。任务主题:理解表格和柱状图任务格式:小组探索任务位置:校外任务材料:统计表和柱状图视频任务要求:①讨论什么是统计表和柱状图;②讨论了统计表格和柱状图的功能;(3)在网上查阅2019年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英国的总人口,分组探究,尝试画出相应的统计表和柱状图;④把完成的作业拍一张照片③上传到教学平台上。课前,教师会在平台上发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表”的探索任务。

学生将通过平台上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表”视频材料进行初步学习,并通过教学视频简单掌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表”的基本特点。然后,学生们以小组探索的形式进行交流,不仅掌握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的功能和绘制方法,而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分享了自己的想法,降低了自学的难度。
        2.2加强参与意识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学习强调的就是学生具有主动性,此时教师可以作为学习的辅助者,让学生总结课堂知识重点,定制课后任务。学生通过自己亲自操作,动脑思考,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比如,教师布置一些数学课题,让学生主动去完成任务,在这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采集、问题分析,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其间也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共同配合,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探索能力。
        2.3运用信息化范畴,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教师在授课中将学生自身生活中就能够遇到的数学问题展现在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代入感,而且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实际生活来解决相关问题,这样一来就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数学生活经验,保证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信息化教学建立模拟生活实验室。运用计算机展示商店情景图把教室模拟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商店,再建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能够使用有限的金钱去购买不同的物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元、角、分换算方法,也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知。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从数学基本意识中解决数学问题,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2.4开展分层的自主学习
        信息环境下的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特点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学习进度,甚至在自己的能力上设定学习的深度等等,保证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因材施教,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高效,帮助学生形成有特色的自主学习模式。其次,教师应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中自由学习。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可以在网络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讨论或及时咨询老师。这样,网上讨论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内向的学生,他们可以给老师发送匿名邮件。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在线课堂聊天,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维发生了有效的改变,教育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倡课堂创新意识。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人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又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文献:
        [1]辛君位.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51-52.
        [2]胡成,凌思斯.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11):68-71.
        [3]柴爱青.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