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李潇
[导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对于数学课堂练习内容的设计

        李潇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  277000
        摘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对于数学课堂练习内容的设计,通常以试卷中可能出现的题型作为参考依据,不但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无法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新课改要求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更需要依赖于课堂练习设计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基于此,通过分析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
引言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重视度不足,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仅限于课后布置的简单练习题,致使学生始终停留在被动性完成作业的消极模式下,长此以往还可能大量消磨学生对数学练习的热情。但在新课改要求的指导下,相关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推动课堂练习设计多元化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1 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创设趣味性课堂练习情境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趣味性练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将课堂所学知识适当融入练习设计,有效提高练习设计的趣味性。实际上数学这门课程原本就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抽象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伴随着抵触情绪,而趣味性课堂练习设计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思想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教师讲解“表内乘法”相关知识后,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常无法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为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这种数量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着所学知识画图,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编制一道乘法计算相关的应用题,从而通过画图编制乘法应用题的练习方式,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数学课堂练习过程中,部分教师片面性地认为带领学生完成大量练习题,即可起到巩固练习的效果,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很可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练习的抵触心理。针对于此,相关教师可结合实际内容创设趣味性练习情境,适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元素,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使学生始终处于生动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2至10的分与合”后,可以引入猜拳游戏、拍手游戏帮助学生记忆“2至10的分与合”。学习“10以内的加法”后,相关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若干套1~9的数学卡片,要求学生从中选出两张,并确保选出的两张数字卡片能凑成10,同时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有效提高学生正确计算10以内加法的能力。


2 选择多种练习形式,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操作性
        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其普遍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性格特征,因此对数学课堂练习形式的设计应趋于多元化,并确保课堂练习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平面图形”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将学过的平面图形剪、拼为一幅画,要求学生在剪、拼过程中,认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圆等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并将其与生活实际进行联想,体会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又如,教师讲解“认识时间”相关内容后,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钟表,其中一名学生自由拨动时针与分针,其他学生将时间准确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直观体会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并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还能在思考的同时动手操作,真正将学生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3 联系生活实际,创造实践性课堂练习平台
        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实践性可有效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趋于生活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若盲目追求学生对课本练习的数量与最终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的培养,很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甚至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在新课改要求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对课堂练习设计的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以致用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知到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元、角、分的认识”相关内容后,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到附近商店进行调研,认真记录各种商品的价格,并将各种商品的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在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测量父母和家中其他生活用品的高度;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完成“我是小裁缝”的游戏活动,要求学生在掌握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测量其他同学的衣长和肩宽,并将测得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由规定时间内测量结果准确性最高的小组取得优胜。又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尽可能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大米、苹果、洗衣粉等物品。再如,学生学习“分类与整理”相关章节知识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书包中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鼓励学生在家中将各种生活用品进行分类,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其中涉及的分类标准,感受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种分类结果。通过开展以上练习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生动热烈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并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成功和满足感。
结语
        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既可以帮助学生强化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全面调动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不断优化与完善课堂练习设计,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角色的最大化作用,确保课堂练习活动的有效开展,从整体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汤宁园.初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8,(62):78.
[2]孔素娟.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2,(10):19-20.
[3]孙海霞,孙海英.探究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J].陕西教育(教学),2015,(10):32-32.
[4]赵新东.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2020,(43):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