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
海南省琼海市第一小学, 571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吹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方方面面,课堂练习也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力求将课堂练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课堂练习能够真正辅助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掌握。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课堂练习当中的不足之处,并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灵活性、生活化以及开放性三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期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思考;研究
引言:怎样提升小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已经逐渐成为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主要教学难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与研究。
一、当代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当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练习时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第一,小学生的数学课堂练习时间较为有效,从而限制练习效果的提升。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往往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放在了知识讲解、情境导入、课件展示、小组合作探讨等方面,再加上数学知识内容过于繁杂以及数学教师的讲解不够精炼,如此种种就会造成数学课堂头重脚轻的局面,以至于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在课堂上练习和消化所学知识;第二,数学教师在布置练习题时求多不求精。不少小学数学教师一直秉承着“熟能生巧”的练习理念,总是固执的认为只要题做的够多,就一定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完全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然而在“题海战术”的不良影响下,去巩固效果往往不会很理想,小学生对这种枯燥的练习会日渐反感,慢慢的也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这极为不利于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三,数学课堂练习的模式单一、乏味,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书本作业的课堂练习形式依然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首选方法,这种传统的课堂练习方式不仅缺乏自主性,其实践性、实操性、互动性、表达性也略显不足,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会在这种课堂练习模式下逐渐被消磨殆尽。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导向,为课堂练习注入更多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方案时,要先详细分析该年龄段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关注热点等等,并以此为方向来优选一些课堂练习题,这种设计方法不但能够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解题当中,还能够使课堂数学练习的有效性得以真正提升。练习题目设计不但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启发,还应当在学生思维发展以及高速运转的过程当中去引发学生浓浓的求知热情。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小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已经对长方形的长、宽以及周长的计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就以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喜欢动手的个性特点出发,在为学生讲解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就可以为小学生设计“动手量一量,然后算一算”的课堂趣味练习活动,用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对面积计算知识的运用和理解。
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拿尺子去测量自己书桌桌面的长和宽、铅笔盒的长和宽、橡皮的长和宽、数学课本的长和宽等等,在测量并得到准确的数据之后,再让学生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去计算这些物品的实际面积,如此具有探究性、动手性、思考性为一体的课堂练习设计,不但契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灵活性,那么小学生参与练习和解题的兴致也会越来越高,对本节课知识内容自然而然的也就掌握的格外扎实。
(二)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为数学课堂练习注入更多的生活元素
数学知识通常抽象色彩都比较浓郁,并且逻辑性、推理性较为突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构思课堂练习题时,一定要顺应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轨迹,切不可与之相背离,以免增加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和理念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的具体生活作为课堂练习设计的依据,使学生真正理解我们的生活当中所蕴含的数之不尽的数学尝试,从而深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应用意识,使小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到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当中,让学生看清抽象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本质,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深刻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当中的“口算除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的分装物品的事情来设计课堂练习题,比如:小枫的朋友们要来家里做客,妈妈让小枫把袋子里的44块糖果分装到盘子里,倘若小枫把糖果分装到2个盘子里,那么平均每个盘子会装多少块糖果?倘若小枫把糖果分装到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平均又会装多少块糖果呢?。这种生活气息浓郁的课堂习题,不但能够让学生在计算时可以联系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能够将口算除法灵活的运用于生活,如此一来,孩子们知道了数学知识的用途和价值,就能够更为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练习和学习当中来。
(三)注重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让数学课堂练习开放性十足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练习教学当中,一定不能忽略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应当对小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探究意识、小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联想能力等综合数学思维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去开发更多开放性十足的课堂练习题目,确保小学生在解题和思考的过程当中发散思维能够同步提升,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课堂练习的高效完成,还能够为学生今后长远学习数学知识和拓展数学思维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多元化的数学课堂练习也是提高其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不能仅仅拘泥于以往书面形式的练习题设计,还可以运用口头表达、动手操作、户外实践等多形式来开展课堂练习活动,而练习题的答案也可以开放不固定,久而久之小学生在开放性课堂练习的推动下,就可以积极调动自身的发散思维,在认真的思考和反复的推理当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技巧和答案。例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当中的“笔算除法”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几个被除数和几个除数,让学生对除数和被除数进行随机匹配和计算,并且要保证被除数能被整除没有余数,比如:可以写几个被除数256、417、925、332、264,再写几个除数3、5、2、4、6,然后让学生自主编写题目并进行计算。这种开放性、新颖的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尝试以及全面思考问题,学生经过自己一次次尝试总能找编写出能被整除的题目,并且在尝试和探究当中能够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一些笔算除法的规律,这种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也能够最大化的启发小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多元化的课堂练习教学策略,从而真正推动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刚.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3).
[2]张树花.优化课堂练习构建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上),2016(4).
[3]王珍莹,贾金花.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1(04).
[4]钟启泉,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教育研究,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