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崔旭
[导读]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课堂教学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崔旭
        珠海市金鼎中学  广东 珠海 519085
              
        摘要:基于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课堂教学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利用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这种方式也应运而生,成为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先阐述了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在通过几何教学中的实例列举了创设生活化,主题式,开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希望对初中数学几何教学能够有所启发,真正做到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及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情境,几何教学,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在学生学习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小学的知识,将其体系化,深入化,同时为高中打下基础。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上,实现数学教学思维化。几何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板块,重点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师如何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式的转变,促使师生角色发生转变,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让深度学习发生。几何教学,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积极思考,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感,获得正向鼓励,成为整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尚浅,面对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尤其初中数学几何学习,是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重要载体,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设置问题情境,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情境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是设置层层疑问,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堂生成性问题问题转化,创造出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态,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2、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课堂比较沉闷,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知识,通过模仿,定势训练掌握做题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能力比较薄弱。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知识点,教学重难点构建丰富的问题情境串,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同时,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能力,收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基本的自主探究能力。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创设问题情境、提炼问题链对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定教学重难点,围绕其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也是新的挑战。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研读教参,认真研究例习题,典型题目,经典做法,辅之以创设出例习题,变式等,长此以往,教师的专业素养必将得到提升。
        二、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问题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得到合理的解释并解决,因此,在教学中要构建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熟悉感,进而更好的接受新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如在学习切线长定理时,可以先设置问题情境:如何利用直尺测量出篮球的半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推动教学,接着可以继续提问,将篮球放置在靠墙的地面上,只需测量与墙壁相切处到地面的距离,即可知道篮球的半径,这是为什么呢?瞬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上节课所学切线的性质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为新的猜想奠定基础,引出本课基础图形。
        (二)创设主题式问题情境。
        传统数学课堂常利用小步快走,通过一道道题目,让学生掌握知识,课堂教学较多关注知识的学习,习题的解决,比较零碎,不能深入知识的本质,无法很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基于此,教师多采用主题式问题情境,从大处着眼,让学生经历整体思考后,在逐步分解。例如在学习最短路径时,可以用将军饮马这一问题情境将线段同侧与线段异侧的两种情境串联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同侧问题可以通过轴对称转化为异常问题,渗透数学建模、转化思想。
        (三)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
        传统课堂主张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针对特定的问题来进行思考,得出解答,特别是在进行章节复习课时,常常围绕章节所学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比较枯燥,这些方式某种意义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践和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复习圆这一节课时,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如何找出任意一个圆的圆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不难得出多种方法,比如对折两次即可找到圆心,利用圆的轴对称性,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任意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或者利用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做出圆中任意两条不平行的弦,它们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圆心;还可以利用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这一推论,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置在圆上,作出直角对应的弦,这条弦的中点就是圆心。
        再如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如何根据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出平行四边形。学生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多种方法。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时,要特别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提炼,一般来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知识的自然发生等来创设生活化,主题式,开放式等类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在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的前后联系,发现新的可能性,真正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
        
        [1]张淑珍.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J].学周,2020(20):40-41.
        [2]杨伟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写算,2020(17):84.
        [3]王晓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5):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