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君
贵州省大方县大山乡教育管理中心 551618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要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小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为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在对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过程中,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视角入手,有效利用学具,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进行引导,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学具利用;小学数学;主观能动性
前言:小学数学是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基础打的怎么样,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联系新课程改革发展形势,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及思考,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小学生日后学习打好基础,教师要注重加强学具的应用,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及学习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一、发挥学具的积极作用,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具的应用,要注重发挥学具的功能及作用,降低小学生数学学习难度,使小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联系学具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来看,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及思考充满热情;另一方面,学具的应用,能够突出小学生主体地位,为小学生学习及思考数学知识创造良好条件[1]。对此,教师在将学具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利用学具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及思考,并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体验感,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减法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学习及思考,使数学减法知识能够直观化的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进而引导小学生对数学运算的算理进行有效掌握。如计算14-6=?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利用学具进行计算,小学生通过摆一摆的方式,先摆出14根小木棒,之后拿走6根,数一数剩下几根木棒?通过利用学具,计算出14-6=8。接下来,联系学具,引导小学生对算理进行思考。通过利用学具进行教学引导,使小学生对数学运算知识加深学习,并结合动手操作,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理解及掌握,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2]。
二、培养小学生分析观察能力,加深数学知识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要立足于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思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联系数学学习情况,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分析,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在运用教具时,教师要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3]。
接下来,教师注重引导小学生进行认真观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同时,结合教具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地锻炼,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引导小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例如,在学习几何体知识的时候,单纯地依靠讲授式教学,难以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对此,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准备学具,使几何体直观地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如在讲述几何体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学具,引导小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加强对几何体的认知。如在学习正方体知识的时候,引导小学生对正方体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并且正方体的每个面相等,每条棱也相等。通过利用学具,引导小学生进行认真地观察,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4]。
三、利用学具创新学生思维,促进学科素养培养
联系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能够从多方面、多视角出发,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在教学中,联系新课程改革发展形势,教师的教学任务已经由单一传授知识向多方面转变,应注重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素养进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对此,随着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也要注重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好创新,能够联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课堂教学安排及教学设计,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理解,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得到有效提升[5]。
例如,在对除法的含义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拿出8个三角形进行排列,要求每一列三角形的个数一样多。通过摆三角形,学生可以将其摆放成1行、2行、4行、8行,由此发现8能够被1、2、4、8整除。通过让小学生摆教具,对除法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同时,利用学具进行除法教学,能够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小学生放飞思维,对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此外,在利用学具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数学教学内容,组织小学生以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自行制作学具,对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的展现。这样一来,利用学具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创新培养,使小学生深入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党当中,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思考,对小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同时,利用学具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突出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小学生放飞思维,对数学知识加深学习及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养得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传奇,张丹君.小学数学学具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2):32-33+42.
[2]张长宏.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7):35-36.
[3]常文斌.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7):239.
[4]周士福,王太锋.引入学具 让学生快乐学数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114-115.
[5]王顺谋,安媛媛.小学数学学具使用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9):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