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杨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巨龙镇高庙小学校 637800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如火如荼的推进当中,如何构建创新课堂,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深思熟虑的课题。新课标也指出,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跟随时代发展,不断的追求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创新,使得课程教学的开展焕然一新。因此,在这样的导向下,中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大力的构建创新课堂,使得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实现。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构建
前言: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本身是具备较强抽象性和紧密性的,和中小学生当前的思维特点不相符,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性的遇到问题,停滞不前,要想达到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是非常难的。因此,在当前,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就应该大力的推动创新课堂的构建,使得课程教学得到完善和优化,使得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增强。
一、中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向下创新课堂构建的意义。
新课标倡导,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做到创新,就应该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注重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大力的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这是创新教育的本质所在。因此,在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开展中加大创新课堂的构建,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使得创新教育得到实现;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课程教学的优化和完善,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树立起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所以,在当前课程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一定要将新课标作为导向,加大创新课堂的构建,使得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实现。
二、中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向下创新课堂构建的对策。
(一)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创新课堂。
和谐师生关系是创设创新课堂的前提。在数学课程教学的开展中,假如教师烦、学生厌,是无法实现教学的创新构建的[1]。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吸引和欣赏,才能够使得教学中充满磁力。因此,在创新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师生关系的和谐作为先导,使得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变得更加和谐和平等,才能让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真正得到实现。
例如,在讲解《小数乘法》一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较大的,所以,教师在讲解算法的过程中,某些学生可能在教师讲解第一次之后就掌握了,但是部分学生即使讲解完第二遍还依旧似懂非懂。在这时,教师就可以让某位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担任小老师的角色,为学生讲题。教师则坐在群体当中,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提问。
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不断的拉近,使得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得到构建,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不再一味的高高在上,而是可以和学生之间构建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得创新课堂的构建得到实现。
(二)引入翻转课堂,构建创新课堂。
在创新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转变自己学习的方式,应该让学生从被动中走出来,给予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使得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知识的自主、合作、探究上,进一步让课程教学的效果变得更好。
例如,在讲解《负数》一课时,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前,就可以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深入的分析,应该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明确,转换角度,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对资源进行融合,制作成5-8分钟的微视频。将制作好的微视频在网络上进行上传,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进行运用。在后续课程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阐述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化解。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得课程教学的开展实现以学定教,促使创新课堂的构建。
(三)鼓励动手操作,构建创新课堂。
中小学生本身具备着活泼好动的特点[2]。所以,在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在创新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找寻更多的趣味,使得课程教学的开展效果得到不断的增强。
例如,在讲解“圆锥体积”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首先就可以为学生在课件中展示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而在后续课程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引发学生的猜测。在后续,就可以让学生投入到装沙实验当中,使得学生探寻关系,并借助圆柱体积尝试着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实现知识迁移,使得创新课堂得到构建。
(四)实现分层激励,构建创新课堂。
在数学课程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倡导分层激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变得更加强烈[3]。
例如,在日常当中,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划分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在对A层次的优等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将标准放高;在对B层次的中等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欲扬先抑的方法;在对C层次的学困生评价时主要以激励为主。使得学生的体验感变得更强,达到最佳的创新课堂的构建效果。
结论:总之,在新课标的引导下,中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开展中追求创新课堂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得课程教学的开展焕然一新,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丰富,使得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实现。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可以从和谐师生关系、引入翻转课堂、鼓励动手操作、实现分层激励入手,使得创新课堂的构建得到实现,使得理想的教育目标得到达成。
参考文献:
[1]丁福军,张维忠. 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材中的呈现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02):234-240.
[2]严学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 知识文库,2021,(10):43-44.
[3]王巧芳. 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