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于明
[导读] 新时代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标准围绕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展开教学

        于明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  150001

        摘要:新时代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标准围绕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展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思维能力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本文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的计算素养、思维素养、互动交流素养和实践操作素养为主,围绕生本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生本教学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目标,其核心内容包括:计算素养、交流互动素养和思维素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合理的将小学数学核心理念渗透其中[1]。而生本教学理念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展开学习,所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和生本教学理念往往是相辅相成。
一、游戏化情境为主导培养学生互动交流素养
        互动交流素养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内容,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参与知识的互动学习,教学中我们可以思考如何结合信息化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与成长。例如,笔者在讲授小学数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笔者在将课前设置的“赛跑”小游戏导入课堂,游戏中有一条长长的100米跑道,有两个游戏角色,每一个游戏角色的下方有一道小数加减法的口算题,要求两个学生控制不同的角色,并将这道计算题的结果输入至游戏中,如果在10秒内计算结果正确那么游戏人物将会向前跑10米,随后又会出现另一道题,同样计算正确后又会向前跑10米,如果计算错误,人物将不会移动,但是也会呈现下一道题[2]。笔者要求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参与游戏,采用淘汰制的规则,最后选出一名冠军。在教学中为了更加深入的体现交流素养的培养,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随后又开展了一次交流对话活动。教学案例如下:
        教师提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步骤?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加法竖式计算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与之前学习过的整数的加法竖式计算上的区别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需要考虑小数点的位置,需要将两个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相加减。
        教师提问:“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在列竖式计算时有何联系呢?
        学生回答:列竖式计算时只要确保小数点对齐了,那么后面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都和整数一样。
        在教学对话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习交流的内容。由于本次教学所设置的情境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类似于跑酷的游戏,因此学生的参与度非常的高,通过游戏的参与学生不仅仅增强了自己的口算能力,还能够通过游戏实现和同学的互动竞争,进而完成对学生的互动交流素养培养。
二、生活情境为主导培养学生思维素养
        小学数学知识是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将题目中现实的生活情境还原于课堂,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切入,调动思维展开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以某公司的年销售额和开支为背景,设置了一道需要利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应用题。题目的已知条件告诉了学生不同月份的销售和支出额,其中有的月份销售或者支出额相同,要求学生算出公司前半年利润是多少,后三个月的亏损额,以及全年的盈利。本道题将生活中常见的利润、亏损、盈利等词汇展示出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段电视剧片段,片段中正好讲述了某公司年终总结过程中,对本年度的亏损和盈利的计算。学生通过视频理解了,生活中常提到的利润实际上就是销售总额减去支出额,当得数大于零时表示盈利,其所得的数字为利润,当得数小于零时表示亏损,亏损额即为支出额减去销售额。当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这些专有名词后,很快能明确题目的意思,再通过加法和乘法算出不同时期的盈利和亏损额。在本堂课中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活动案例如下:
        活动场所: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超市,教室内的书本、笔等其他文具作为商品摆放在桌子上。
        活动参与者: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超市收银员和购物者的角色。
        活动规则:购物者在店内挑选好商品后,需要拿到收银员前面,两位学生共同计算商品的总价,比一比哪位学生计算的快。
        活动评价:这是一种活动式的教学设计,设计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活动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以后学生再次遇到类似的和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时就能够顺利的分析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整个过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素养。
三、做中学为主导的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素养
         教师可以结合“做中学”教学理论,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来应用知识,进而落实实践操作素养培养[3]。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部编版下册:《图形的运动》这节课时,本节课要求学生对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在学习平面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入手,将真实的模型建构在学生面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折出一个小船和衣服,随后在学习轴对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小船”和“衣服”哪一个是轴对称图形,将“衣服”或者“小船”进行平移、旋转运动后的位置变化如何,比如旋转30°角,平移四个单位长度等等。教师一边向学生讲解关于图形的运动这方面的知识,一边让学生通过实践的形式,应用自己制作的模型来展示轴对称知识,展示旋转、平移的过程。模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直观的学习工具,小学生的抽象化思维还比较欠缺,但是形象化直观化思维比较强,所以教师让学生制作真实的模型,结合做中学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分析模型的过程中学习本章节知识。
四、结语
        本文以生本教学理念为主导,围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计算素养、思维素养、互动交流素养和实践操作素养为主导展开实践研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终身发展要求,通过借助数学符号、游戏化情境和生活化情境展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同时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蒋姣晔.基于小学数学教育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下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36.
[2]梁丝燕.关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符号意识的培养[J].知识文库,2021(03):53-54.
[3]司燕.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3):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