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让学生爱上数学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游贤琼
[导读] 在课程的学习中,作业亦是学生重要的组成环节

        游贤琼
        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小学  610103
        摘要:在课程的学习中,作业亦是学生重要的组成环节,是以将所学知识通过作业加以巩固复习,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对于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而言,教师需注重作业的设计与优化,以践行现代化教育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作业,从而爱上数学,提高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
        引言:
        本文通过对于作业的多元化设计,以生活、实践、开放、创意等为主,基于小学生成长规律,设计具有趣味性作业形式,以促使学生在多种不同形式下完成作业任务,进而逐渐提升其对于数学的兴趣。本文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为例,将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作以几点建议。
        一、设计生活化作业
        小学生的认知阶段仍存在于生活经验,对于生活的认知更加贴合,加之数学存在于生活的多个方面,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则可依据生活元素进行设计,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作业,理解作业的内容。同时,生活化的作业亦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数学生活化的意识,理解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元素,从而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基础思维,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1]。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作业设计中,则可让学生探寻家里亦或是身边的多边形图形,并通过测量计算出它的面积。比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都可以,要求学生每一种图形例举2-3个例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则需要在生活中观察相关的图形,进而寻找可行的方式进行测量计算,并获取其中的面积。如此一来,作业的趣味性则得以有效被提高,学生的作业动力亦能够有效的被调动,使得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不再觉得乏味枯燥。
        二、设计实践类作业
        现代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逐渐趋于全面性,尤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其正处于好奇心与好动的发展阶段,因而在作业的设计中,亦可结合教材学习内容设计具有实践性质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等实践方式,感受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了解数学的形成,使其在此过程中,逐渐将抽象的数学化问题形成具体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其在实践中感悟数学,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其应用能力[2]。例如,在《轴对称和平移》中,则可让学生绘制一副图案,要求图案具有轴对称的特点,并需要在课堂中相互分享,由同学一同验证图案是否轴对称。

在此过程中,及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及艺术性,又在“如何绘制轴对称图案”的过程中探寻方法,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再如,在“平移”部分,则可让学生探寻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比如抽屉、滑动门...等等,进而让学生设计制作“平移”形式的小实验,将平移充分体现在实验中。如此一来,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亦是有效的培育,针对这一实验性质的实践作业,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通过集思广益,从而探寻充满创意的实验内容,内容形式上可不作限制,要求学生体现出平移现象即可。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
        事实上,上述两种形式的作业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学生通过探索、创造而完成的个性化作业内容。也就是说,可为学生设立明确的作业主题,而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由学生自主创新,以实现作业的开放性,给予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的平台与机会,提高作业的完成空间与形式,促使学生在自由形态下充分完成作业内容,以使得学生在自由、具有趣味的氛围中完成数学作业。再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则可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索的作业形式,要求学生探寻生活中的“分数”现象,并设计具有“分数”性质的故事、实验等作业任务。其重点在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以及生活化数学意识,使得学生能够从本质上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此外,开放性作业的形式亦可存在于书面作业中,比如在进行作业习题的设计中,可设计“答案不唯一”的文字性练习题等。
        四、设计创意性作业
        在作业的形式上,教师亦需要加以创新,以促进学生的作业乐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完成数学作业,从而逐渐“爱上”数学。比如,可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亦或是生活中课堂学习的趣味数学事件,亦或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当日课堂学习的内容创编通话故事等。再如,让学生制作数学手抄报,将课程内的知识点、数学相关故事、资料等内容纳入其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绘画、创新能力,亦是在资料的搜集中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学生得以在趣味中有效了解更多的数学文化等等。
        五、结束语
        教师要明晰学生作业布置的目的,结合现代新课程中对于学生培养的标准及要求,以将培养落实于作业中,将以往的布置作业逐渐转变为作业的设计,以更加灵活具有趣味的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其在趣味中发展数学,爱上数学,同时,亦能够在趣味多样的数学作业中,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德鸿. 小学数学作业创新性设计略谈[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 000(012):115-116.
[2] 周丽华. 以"练"促"教"——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 新课程导学, 2015, 000(008):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