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杨琴
[导读]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中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杨琴
        岳池县东板小学校(四川省岳池县)     638311
        摘要: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中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教师的讲解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影响着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而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为课堂主体,即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思考与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畅所欲言、积极思考,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实现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能够就同一问题进行合作和探究,为攻克题目进行共同的努力,这也是新课改后被教师们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乐趣,转变学生对于数学枯燥、抽象、难学等传统认知,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一、创设有效合作教学情境
        提倡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并不是要求教师所有学习内容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有一定的条件才能够顺利进行,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们筛选可以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出值得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以此实现高效的小组合作[1]。当教师为学生筛选出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内容后,就需要教师就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尤其是合作情境的创设。教师为学生们创设合适、轻松的合作环境,有利于学生大胆发言、发散思维,最终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这样一个动画:熊先生的玻璃屋坏掉了一块三角形玻璃,请学生们帮助他做出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恢复玻璃屋的完整。这样的情境瞬间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就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首先教师为学生们出示一个条件,一条边为3厘米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画出三角形,并比较三角形各自画出的三角形是否一样,学生们通过绘画和比较发现他们画出来的三角形并不相同,接着教师再为学生们出示一个角为60度的条件,让学生们继续画三角形并进行比较。接下来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究在给定两个条件和三个条件下能否画出两个全等三角形,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自主发现其中蕴含的知识,自主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对于学生实践而来的知识他们将记忆和掌握的更加准确,课堂质量也得以提升。


        二、倡导集思广益,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方法
        学生们都认为数学是一门较为“死板”的学科,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哪怕只是点错一个小数点结果都是错误的。学生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只是体会到了数学的缜密性,而忽视了数学的灵活性,其实数学问题的解题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数学问题也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答,这样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可忽视的作用[2]。教师可以结合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这样一个问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M点和N点分别是AD和BC的中点,求证AN=CM。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通常会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解答:因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且M为AD中点,N为BC中点,所以AM=CN;因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D平行于BC,所以AM平行于CN,所以四边形ANCM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N=CM。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解题方式,但是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和思维的碰撞,有的学生还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题思路:因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M为AD中点,N为BC中点,所以BN=DM,又因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D,AB=CD,所以三角形ABN和三角形CDM是全等三角形,所以AN=CM。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问题的解答,同时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还能够拓宽思维,汲取他人不同的解题思路,完善自己的数学思维。
        二、加强合作学习活监察督导,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各小组之间会想成良性的竞争,促使学生通过合作与竞争实现自身水平的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相互促进,即需要一个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为其他成员指引正确的方向,同时还需要思维活跃的学生为其他同学打开思路,实现小组的高效学习。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纵然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教学,但这并不表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需要在学生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引导,保证学生探究的正确方向。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其次还能够督促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中,最后因为教师及时的干预,学生们在讨论中不会出现较大矛盾,更不会因为困难而轻言放弃。教师的敦促与引导是学生顺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结束语:就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来说,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更为突出的优势,既满足了学生对于知识自主探究的欲望,有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与实践中,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此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苑团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7):140.
        [2]韩小英.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 考试周刊, 2018, 000(009):5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