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峰
广东省河源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517500
摘要: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旅游资源对于地理教学工作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是高三选修三教材的主要框架,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旅游资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该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让旅游资源能够有效地与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激发高中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同时也能通过生活实际的旅游地,让高中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还能通过对旅游资源全面了解,拓展自己地理视野。本文通过分析旅游资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及应用对策,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也为高中生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旅游资源;高三地理;教学;应用对策
前言:旅游与地理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不同的旅游资源会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旅游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真实的旅游资源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引导,并通过旅游资源让高中生接触更多的新的旅游方面知识,也能利用现实旅游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提升高中生理解能力,培养高中生综合素养,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三地理教学也要进行全面的改革,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既要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要充分尊重高中生的喜好与习惯,使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也能让高中生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促进高中生发展。作者以河源的黄龙岩为实例,对高三地理教学进行渗透,有效分析旅游资源与地理教学内容结合的策略,使高中生能够提升自己核心素养,促进教育的发展。
一、课堂导入,激趣引导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受到广泛地应用,但在地理旅游教学中信息技术却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集中化、信息多元化、信息便捷化等特点,针对河源的黄龙岩这一旅游资源,对高中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将黄龙岩旅游资源融入高三地理课堂教学当中,利用黄龙岩景观,让高中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也能使高中生更加热爱地理学习,提高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使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2]。例如:在学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河源黄龙岩景观图片与视频引入课堂之中,让高中生观看图片与了解黄龙岩的地理位置与历史,从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多方面分析黄龙岩的旅游开发条件。传统的地理教学多数教师都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使高中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从而影响了高中生地理学习兴趣。而通过河源黄龙岩真实旅游资源的引入,能够让高中生有着对照去学习地理知识,认识黄龙岩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联系旅游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将喀斯特地貌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同时,教师通过让高中生欣赏黄龙岩的图片与视频,引导高中生分析其自然美学的价值,通过黄龙岩的天然溶洞,能够将自然风景中的美体现的淋漓尽致,使高中生知道自然风光有着足够的魅力,吸引的游客游玩[3]。
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畲族风情对黄龙岩历史文化进行讲解,使高中生理解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了解畲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等,使高中生被畲族民族风情所吸引,让学生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更加理解,有效提高高中生学习的效果,也让高中生更加喜欢钻研地理知识。
二、资源运用,理解新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只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会局限高中生的思想,也会限制学生地理知识视野,让学生只知道理论知识,却不能真正将知识应用于社会,严重影响了高中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旅游资源在高三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让高中生能够通过实际生活接触到更多的旅游资源,丰富高中生认知,也能使高中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动力[4]。例如:在学习《设计旅游活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用河源黄龙岩景区的旅游资源,使高中生能够通过教师对黄龙岩景区旅游的讲解,使高中生认识到如何设计旅游计划,也能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试着设计不同风格的旅游计划,开拓高中生的思维,使高中生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使高中生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提升,有效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三、探究思考,强化理解
在高中地理传统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让高中生对地理知识学习失去原本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关注高中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总是快速讲解,提前进入复习阶段,对选修教材并不注重,只因为选修教材考试出题的比例较小,这就严重影响了高中生地理知识理解能力,也让高中生不能深入理解旅游资源相关知识,让高中地理学习出现断层,严重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使高中生在课堂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有效培养高中生地理知识理解能力。同时借助于旅游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高中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5]。例如:在学习《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一课时,教师可以让高中生针对河源黄龙岩的景观进行分析,将黄龙岩的自然之美与生活中常见的人工美进行对比,使高中生能够体会到黄龙岩溶洞的鬼斧神工,也能体会大自然的美丽馈赠,也能通过溶洞中怪石嶙峋、色彩斑斓的自然风光,深入理解形象美、色彩美、朦胧美与神秘美,提高高中生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结束语: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渗透旅游资源,不仅让高中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同时也能使高中生有效地学习及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还能使高中生将旅游资源与教学内容结合,加强学生理解能力,提高高三地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作者通过以河源黄龙岩为例,深入分析旅游资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意旨为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为高中生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许桃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高中旅游地理教学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8(06):436.
[2]李萍.研究性学习在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意义[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22):279-280.
[3]孔祥楠.旅游地理教学的优化[J].河南科技,2011(09):36-37.
[4]刘鹏生,彭真.多媒体课件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8(35):823.
[5]张新,杨汉涛.论旅游地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时代经贸,2006(0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