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琨
广东省信宜市钱排镇西垌小学 广东 信宜 525342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以及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的立德树人的理念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教育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班主任使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通过行为引导,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刻苦学习、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精神。班主任要将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之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正确的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立德树人;有效融合
前言: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合立德树人的理念,对于新课改要求下,普及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的时候无法遵守课堂纪律。但是随着立德树人理想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也有助于班主任的课堂管理。但是在落实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有效的融合,本文将简单的分析。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学习成绩
当今教育受应该教育的影响下,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培养[1]。在现阶段一些班级还是采用原有的管理模式,没有根据现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修正。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都是比较关注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有区别的对待,其实往往这种管理方式误导了学生,很有可能造成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很有可能打击学生热爱学习的积极性。
(二)班级活动简单化,形式化
就目前而言,老师基本在班级活动,其主导地位。而且对于举行德育教育活动缺乏创新精神。只有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2]。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部分学校,甚至取消德育课程,改为传统文化课,导致了学生失去德育教育的机会,对学生的立德树人理念的发展不利。
(三)班级管理制度制式化,缺乏人文关怀
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制式化,按照统一的管理进行,缺乏人文关怀,一切工作都按章办事,缺乏灵活性,不利于现阶段学生的管理。只有班主任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才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师生关系发展,才可以让班主任更有效的管理学生的行为规范。所以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落后,已经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也与不符合现代的教育发展。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建立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建立一个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不能带有偏见的管理学生,学习成绩也不是唯一的标准。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即使面对活泼好动的学生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教育过程中,不要在语言上有不适当的词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培养更好的教养。例如班级在评选各个职能的班干部时,一定要观察每个竞选学生的优点,组织能力,宣传能力等综合素质,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竞选人员。利用公平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学生心目中认可的班委。
让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无形的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学生良好的道德理念。
(二)规范班级管理制度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坚持这种管理理念不仅能更好的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首先在树立“立德树人”管理制度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差异制定管理工作[3]。不可以为了完成管理目标,对学生强制约束。要抛弃原有的传统观念,死板的管理制度,解开学生的思想束缚,采用鼓励式的教学方式,尽量对于犯错误额的学生减少批评,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爱,让学生在的影响下,自觉的遵守日常学习及生活的规则。并且在班级制度制定时,班主任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公平公正的制定管理制度。在班级制度实践中,如果管理存在不足,及时听取学生的建议有效的修改方案。因为同学的参与设计,也让学生明白,制度不是因某一个人设定。
(三)有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理念
在小学管理中如果想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必须要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班主任不要在德育教育中,采用一味地说教的方式讲解理论知识,这种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开展。班主任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德育班会、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树立“立德树人”的思想。例如在开展德育班会时,班主任可以提前在互联网搜索有优良德育品格的案例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并让学生参与讨论,“认为身边谁最最优秀,谁有良好的品德”等讨论话题,通过这种实时存在的案例,更好的树立了“立德树人”的思想。班主任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在清明节时期给革命英雄扫墓,或者去敬老院给年长的老人护理,表演节目。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尊老爱幼,对于革命烈士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四)家校联合,双重树立“立德树人”理念
在小学阶段,学生生活在学校与家庭两个生活场所。德育教育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同样家长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班主任也要与家长沟通,培养学生的品德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无形渗透影响的。学生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平时在生活中养成热爱生活、注重家庭环境整洁、言出必行等行为习惯,与教师协同配合,正确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小学教育作为入学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必须要把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放在首位,为素质教育的普及提供帮助。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育者不应该只注重个人成绩的提升,要明白在今后学生实际工作时,品德修养也是最重要的。明白“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明白只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最重要。同时认清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开展有效的德育实践工作,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学生树立一个立德树人的理念,致力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爱华.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融合[J].文理导航(中旬),2021(03):85-86.
[2]韩静.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班级管理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8):109-110.
[3]刘惠琳. 立德树人,柔性管理——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措施[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307-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