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甘林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附属初中 528100
摘要:激励策略实际上是属于情感教育范畴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教育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上,认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鼓励。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班主任;激励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更多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应试理念下,会采取单一的班级管理方式,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激励教育与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激励教育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高度尊重和爱护学生,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激励教育不仅仅影响的是学生一时的成绩,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同样具有显著意义。
一、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作用
初中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应高度重视德育工作。若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应用科学的激励策略,则可推动德育成效的大幅度提升。初中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实施有目的的德育工作。分析传统模式下的德育工作发现,班主任所秉持的教育观念较为陈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未予以重视,使得德育效果难以提升。而教师将激励策略应用至德育工作中则可体现如下教育优势:首先,学生在激励策略下可展开高层次行为,借助自身学习主动性的调动,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其次,学生在激励策略下,可推动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为推动学生个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最后,激励策略与德育二者的有机结合,可帮助初中班主任对自身传统教育观念加以更新,还可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实施路径
2.1学习氛围的开放性
在研究教学过程中发现,班级管理中的生成性资源通常是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形成。这种环境往往是活跃、积极、宽松的。所以从这一点也表明,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也要注意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其中,班主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都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是感染的、是熏陶的、是浸润的,使课堂温和而润泽,强调以情感启迪情感,强调带给学生安全、愉悦,强调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让学生心灵自由。首先,师生关系要和谐,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班主任只是一个配合演出的人,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些指导。在学生思考的时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在学生保持情感独立的同时,班主任也要保持其独立性,在适当的时候给出自己的见解。只有做到有自己的想法,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情感的交流,学生才能完全展示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班主任才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寻找其不足并给予意见和指导,在一旁帮助改正,一步步走向更好,这才是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
2.2着眼兴趣,挖掘潜能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后进生来虽然在某一方面相对落后,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可能表现优秀,甚至还可能远远强于一些优秀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转换角度,从后进生的兴趣点出发,深入挖掘后进生的个人潜能,并通过一些集体性竞赛活动,给后进生提供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同时,对激励后进生成长也大有帮助。
2.3榜样激励
独生子女是00后学生的一个主要特征。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家中的“独苗”,从小就备受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的疼爱,特别是在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一些父母因为迫于生活压力而不得不将孩子交由祖辈照顾。祖辈在照顾孩子方面往往存在两个极端的情况,或每天夸赞的话不离口,认为自家的孩子哪里都是最好的;另一种情况就是秉承着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思想,在孩子犯错误时非打即骂,并没有意识到家中长辈的道德品质对于孩子成长所起到的不可替代作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会逐渐地失去集体荣誉感,对他们的道德素养培养会产生较大的阻碍。对此,班主任可以采用榜样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方式不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让初中生在榜样的激励下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4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同榜样激励相较而言,前者实体性更强,针对学生也可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活动中应重视物质激励的科学应用,推动学生参与度的提升。班主任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制定健全的物质激励制度,如学生完成一件正面积极的事时,可获取一面荣誉小红旗,将小红旗粘贴在班级黑板上。班主任在期末时结合学生所获荣誉小红旗的数量进行奖品的颁发,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不同层次的奖品,由教师出资完成奖品的购买,借助此种激励方式调动学生做好事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为充分体现物质激励作用,班主任针对学习表现优异或日常生活表现优异的学生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前往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等。此类公益事件可在班级内产生积极影响,针对此类事件班主任可予以物质奖励,借此调动其他学生在生活中做好事的积极性。
结束语
总之,激励策略的实施可以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诸多不足,改变班主任的德育方式,对于德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应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根据德育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合理地实施榜样激励、物质激励方法,发挥出激励策略的教育意义,以此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房正祥.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04):169.
[2]胡波.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18):170.
[3]杨晓华.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新智慧,2019(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