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胡伟华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胡伟华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四中学  湖南攸县412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德育教育更为重要。中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是学生思维、性格、素质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时期,怎样做好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积极的探讨。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在塑造学生们的品质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农村中学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农村中学 德育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一、农村中学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1.1教师忽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中学阶段的学生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在德育教育中最关键的就是需要把握好学生们的情感发展。目前很多教师在中学德育教学中只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搬运工,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没有将德育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不理解,没办法上升到思想层面,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是单独存在的,没有很好的糅合在一起。
1.2教师没有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素材
        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怎样在中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教师积极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很多教师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性,但是盲目的渗透文化内容却是不合适的。很多教师自身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够透彻,没有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素材,德育教学的开展只流于形式。
二、传统文化在农村中学德育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有效的凸显,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品质的良好发展,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农村中学德育教学中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教育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中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多,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导致学生们综合素质的低下。在农村中学开展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式比较多,但是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在农村中学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传统美德与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各种优良的品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为他们之后的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础。
2.2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品德素质
        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品德素养,品德素养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关“德”的文化是非常丰富的,这为中学德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素材。

在农村地区,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在生活中缺乏家长积极的引导,因此教师要担当起这个责任,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灌输给他们,让德育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引导学生去理解古人积极的人生观念以及优秀的思想,有助于学生品德素质的塑造。
三、农村中学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
3.1加强对教师传统文化的培训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水平与城镇教育水平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地区的教学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教学水平比较低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德育教育也受到了重视,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要先实现农村中学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入手,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德育讲座、传统文化学习等,同时德育教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积极钻研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学中的方法,更好的实现农村德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3.2整合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素材
        我国的传统文化很丰富,要想在中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首先得挖掘和整合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素材。比如在新湘教版《教育振兴民族》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我们民族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入手,孔子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我们学习的《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典籍都是孔子的作品,他为我们民族的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孔子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积极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当前我们国家在教育以及科技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国家教育的形式比较严峻,教师引导学生站在世界的角度思考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才能振兴我们自己的国家,才能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
3.3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锻炼
        德育教育与中学生的品质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重视德育实践锻炼,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因此教师应该组织以“尊老爱幼”传统美德为主的德育实践活动。农村地区很多乡镇里面都设有养老院,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们去敬老院看望这些孤独的老年人,并帮助他们做事情,如洗衣服、做饭、讲故事等。农村的孩子都有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在帮助和陪伴这些长辈的时候会有很深的成就感,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带给他们幸福和快乐。通过一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将这一优良的美德传承下去,这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农村中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品德素养,还熏染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有助于他们情感的升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素材,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农村中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芳贞. 农村中学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分析[J]. 商情,2020(6):235.
[2]陈翔辉,洪宝盛.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在农村初中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8):98. DOI:10.12219/j.issn.2095-4751.2020.28.098.
[3]尹娟. 论传统文化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渗透[J]. 中学教学参考,2016(36):106. DOI:10.3969/j.issn.1674-6058.2016.36.0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