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 李祥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各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了新的要求

        李祥
        贵州省兴仁市回龙镇白泥小学         562305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各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美术作为小学生教学中的副科,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这和学校的升学率高要求是分不开的。所以现阶段加强学校对于美术课的重视,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艺术修养,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美术 动手能力 培养
一、美术教学的课堂现状
1.1美术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强,教师不重视美术课
        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都只把美术课当成学生的兴趣培养课程,几乎没有对学生的美术能力有要求。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下,就导致了学校不重视美术课,只把美术课作为其他主要科目的调剂品使用,所以经常会出现主要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课长期占用美术课,美术课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的现状。
1.2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枯燥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存在着滞后的教学观念,认为小学生没有基本的美术鉴赏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只让学生进行枯燥的美术临摹,教师长期的照本宣科,把美术课上成机械的画图课,学生长期在这样严肃的课堂氛围中,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长期受到压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1.3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进行权威教学
        美术课堂本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但是教师为了压缩课堂时间,不得不主观的的改变上课模式,大部分的时间还是由教师人为的把控课堂内容和课堂节奏。教师长期的这种专制教学,让美术课毫无生趣,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长期下来,学生只能被动服从教师的安排,成为只会画画的学生。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2.1平等对待美术课,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艺多维度健康和谐发展,所以学校和家庭更应该要意识到美术课的重要性。美术是学生艺术的启蒙,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学校应该把美术课放在和其他科目相同的位置上来,重视美术老师的创新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给予美术课程相应的课程开发和发展的基金支持,从各方面为培养学生的艺术性提供支持。

如严格规定美术课的上课时间,其余的科目不得占用美术课的时间进行教学;学校提供资金和平台,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艺术作品。除此之外,学校教师更要合理引导家长对学生艺术性的培养,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的优点,努力转变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的陈旧观念。如平时可以增加学生艺术性培养,开展有关的专题讲座,多多强调培养学生艺术性的作用,如何长远的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等等,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正确转变。其次教师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的能力,让学生感知到美术作品的美,欣赏到美术作品的艺术气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建立对美的整体感知。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漂亮的建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赏各国各地的建筑物,并对其建筑风格进行评析和鉴赏。最后再通过欣赏画作中的建筑物深化学生的绘画思维,让学生在真实的建筑物和图纸上的建筑物中寻找共通点,提高其艺术鉴赏水平和能力。
2.2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综合环境,教师不应该只是孤立的教学,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学。教师一定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趣味的教学情境之中情不自禁的动手创作。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程《剪剪撕撕贴贴画画》一课中,教师要充分准备好学生动手的教具,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用生活化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可以选择学生喜爱的动漫形象小猪佩奇,让学生对小猪佩奇进行剪,撕,贴,画的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老师进行个别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猪佩奇。
2.3开设专门的手工制作课,激发学生自我创造的欲望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专门的手工制作课堂,把美术和创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更能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对促进学生的美术修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大家一起画》的学习中,可以通过集体进行画展创作,以班级为单位,以户外操场为场地,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团结的精神,在集体的氛围下,鼓励学生进行手工的制作和作品的创造,通过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解放学生的艺术天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为教学目标,尽可能的创设情境和平台让学生多多动手,通过动手能力展现自己的美术创作水平,通过欣赏自己的作品,共享他人优秀作品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做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智育海. 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剖析[J]. 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3):130-132.
[2]张夏.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C]. //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年会. 2020:282-282.
[3]杨秀霞.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 学周刊,2020(4):16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4.159.
[4]薛雯.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J]. 戏剧之家,2020(3):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