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鸠琴与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融合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期   作者:姚 琪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音乐文化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拓展开来

        姚 琪
        西安工业大学附中   陕西西安  710072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音乐文化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拓展开来。流行歌曲作为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的呼唤和对古典民族文化的寻根浪潮中,因“中国风”而再次熠熠生辉。在当今的流行乐坛“中国风”流行歌曲越来越盛行,因为在它的创作演变背后,蕴藏着时代的讯息和文化意蕴。流行元素与民族元素相融合,是当今流行音乐发展的一大趋势,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创作型歌曲在中国也不断增多。这样的音乐也广受中学生的热爱,因此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通过创新型民族乐器鸣鸠琴为载体,将中国风流行音乐融入其中,通过弹唱的方式投放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鸣鸠琴与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融合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中国风音乐;流行音乐;鸣鸠琴;器乐教学
                
        流行歌曲的内容贴近生活,常常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容易引起大众的参与和共鸣,因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流行,而“中国风”流行歌曲则像一股清新脱俗的溪流,古韵悠悠,意境高雅。在音乐文化界的复古风潮卷土重来时,不少追求风雅的词曲作者,以唐诗宋词为鉴,将雅俗相连,构成新的流行文化。“中国风”流行歌曲,是一种“乐化的诗”,是一种“音乐的文学”。尤其是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唐诗宋词,它们不论是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还是在内容情感上,可谓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华丽篇章。
        当创新型民族乐器鸣鸠琴与“中国风”流行歌曲相结合,使学生在流行歌曲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这样的弹唱的形式,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创新原则,为“中国风”流行歌曲赋予了时代的气质,同时也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园里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受到了学生的极大喜爱。因此我开始尝试探索,在教学以鸣鸠琴为载体,教学生弹唱一些中国风流行歌曲,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文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中国风”流行歌曲进课堂曲目的选择
        随着中国文化传统的推广,“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普及和大胆创新,也成为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符合优美静雅的音乐旋律、合辙押韵的诗词歌词,给人耳目一新的听觉盛宴,符合了当代新生青年的审美标准。因此在追求个性发展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在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与传播的同时,应当不断的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教学模式,将“中国风”流行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课堂中,这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能极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中国风”流行音乐,是教师优化教学内容的首要前提。
        “中国风”流行歌曲的选择应当根据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选择传唱度较高、演唱难度较低的歌曲,例如《发如雪》《青花瓷》《卷珠帘》《知否知否应》等,这些作品都是当前“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经典代表作,大部分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和旋律略知一二,这能加快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歌曲的过程,余下更多的时间拓展课程有关内容,如为歌曲编创、加入乐器等等,达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鸣鸠琴在中国风流行歌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鸣鸠琴是融合我国民族弹拨乐器琵琶、中阮、古琴等特点,又借鉴了古典吉他的弹拨特点,应运而生的一件创新型乐器。它的音色清脆委婉、气质古朴典雅,充满了中华民族元素,并且方便携带、结构简单、易学易教,是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力的小帮手。鸣鸠琴可以为歌曲的演唱伴奏,边弹边唱,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在歌曲教学中融入鸣鸠琴应当遵循从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特点,让学生从简单的作品中感受到成就感,增强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这首作品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让听众其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且全曲速度适中、和弦变换简单,学生用不到两节课时间就能用鸣鸠琴配合好伴奏完整弹唱,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弹唱的过程中巩固学习传统乐器的信心。
         三、理解作品文化背景对弹唱的重要性
         在音乐教学中,了解作品的音乐文化背景不仅能增强学生们对该作品注意力与感知力,也能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情感,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因此,让鸣鸠琴完美的融入“中国风”流行音乐歌曲弹唱之前,教师应当让学生全面的理解一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弹唱练习的过程中能根据音响效果、感情体验、想象力等,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意图和表达,从而让学生为作品的艺术性所陶醉,激荡起内情的情感,推动学生在弹唱过程通过对作品的理解,不断挖掘自己的表现潜能,展现自我的天赋和风采。
         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以古代瓷器青花瓷为主题,运用了古诗词及大量的修辞,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歌词中“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让人好像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中国,又让人为这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而陶醉,又为被古代传统文化中被束缚的爱情感到无奈和惋惜。只有学生发理解了作品的文化背景,才能感情充沛的弹唱出作品的韵味。
         四、对学生自主创编的正确引导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鸣鸠琴演奏基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创编,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获得自信。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创编之前,应当为学生做足充分编创准备,比如根据“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和声特点,指导学生编配相适的和弦支体框架和伴奏支体框架,然后让学生在这些框架的提醒下,开发创造性思维去进行弹唱。也可以在学生创编之前,与学生一起探讨创编思路,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和思维碰撞中擦出新的火花,然后教师再从对学生的创编思想进行指导和建议,如此一来,不仅能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点,也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挫折和失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鸣鸠琴是音乐学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而“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弹唱是连接学生与传统文化的纽带。我将这件乐器引进教学课堂中,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加上我对教学内容的适当编排,将“中国风”流行歌曲当成传播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我对教学的不断探索,以及同学努力的排练,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在上学期末我组织了“鸣鸠琴校园弹唱大赛”,同学们积极参与,并获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越来越多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纷纷报名加入我组织的鸣鸠琴社团。         
将鸣鸠琴与“中国风”流行歌曲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弹唱、演奏,感受诗词与古韵,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传承,着眼于中华传统音乐创新性发展,发扬“文以载道、弦歌学道、道器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这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流行歌曲的生命力更加旺盛,目前中国风流行歌曲已经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青睐与推崇。因此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当代青少年对它喜爱之情,通过恰当的音乐引导,使更多的听众在娱乐形式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增强大家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